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杜甫七绝的“别趣”和“异径”(3)

http://www.newdu.com 2018-11-14 《文学评论》 葛晓音 参加讨论

    三、性情面目与雅人风致的别致表现
    上述三类“别趣”固然来自诗人对外部世界中各种有趣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敏锐感悟,但也融合了杜甫自己的兴趣和情致。而最能体现其善于发掘内心情绪、突显诗人自己性情面目的作品,还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和《漫兴九首》这两组名作。在大自然的美景面前,诗人已经不满足于在观赏中发现一点闲情趣事,而是情感深陷其中,与春光春风纠缠不休,爱恼怨嗔随着春事的盛衰而不断变化。这两组诗分别以花事极盛时期以及春去夏来的时节转换为背景,突出地表露了诗人惜花惜春的放达颠狂和细腻多情。连一向不认可杜甫七绝的王渔洋在读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后,也不由得赞叹:“读七绝,此老是何等风致。”(46)确实,这两组诗里所表现的雅人风致,正是杜甫七绝最独有的“别趣”。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47)其一以恼花之情领起:“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杨伦引蒋弱六评首句:“着一恼字,寻花痴景不描自出。”(48)“颠狂”二字更写出了诗人为花烦恼而无处倾诉的狂态。其二:“稠花乱蕊裹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花蕊之稠密纷乱以致裹住了江滨,使诗人走路颤颤巍巍,因而由恼花转为怕春。然而白头诗人却仗着尚能驱使诗酒,又生出了不须照顾的胆气。这就像是用诗酒和满目繁花的阵势叫板,花事之盛及诗人之癫可想而知。其三:“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躲开稠花乱蕊,来到江边竹林静处,又见到两三家的鲜花红白交映。本来是幽雅的一角小景,诗人反怨其多事,似乎是气恼花又来招惹自己。而他回应春光的办法是用美酒浇愁,已经透露出唯恐人生如春光般短暂的隐忧。其四:“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由近观远,烟花似锦,如能有佳人歌舞佐酒,更是锦上添花。这一奢望将春光渲染到极盛,然而盛极之后又将如何?其五随即转到僻冷之处:“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师塔是佛师的骨灰塔,禅师已故,而江水照样东去。正因春光慵懒困倦时,却见那倚在微风之中的一簇桃花,寂寞无主,盛妆亭立。让人不知是爱深红呢?还是爱浅红呢?诗人有点应接不暇了。然而与东流的江水和黄师塔相对照,这可爱的红色只是一时之盛,由此不难体味出其中的些微禅意。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七首之中这一首写得最热闹,也是寻花的最高潮,整首诗没有形容繁花的绮词丽语,“黄四娘家”好像白话,“千朵万朵”是口语的复叠,加上“时时”“恰恰”两对叠字,句法十分通俗。但“千朵万朵”的数量和“压枝低”的重量,便足以见出争相怒放的花朵重重叠压的盛况;蝶舞莺歌则更从旁烘托出繁花招蜂惹蝶的欢快气氛:一路繁花,一路莺啼,一路蝶舞,充满了活泼的生趣。春光好像要溢出这条小蹊。诗人的恼意也在这热烈的春光中不觉转化为爱意。再看其七,诗人真正的心思就更清楚了:“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可见诗人其实爱花如同生命;只是担心花要落尽,时光也就催人老去。花和人一样,盛极必衰,只是这个过程更短、更明显而已。所以诗人劝说繁花:越是繁盛越容易凋落,嫩蕊尚待盛开,更要好好商量细细地开放,不要一下子都落完吧!关切的语气中流露出诗人对花的满怀怜惜,而其颓放中蕴含的细腻多情也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充分的展露。
    这组诗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诗人寻花的兴致,虽然有不少写景的妙笔,但更重要的是在诗人由恼花、怕春到爱花、惜春的心理转变中,各处景物也都被赋予了人的情趣。因此在繁盛的花事中突显了诗人的风致和雅兴。
    《绝句漫兴九首》(49)也同样是写恼春、怨春之情,又别有一番思致。其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诗人以埋怨的口气把春色写成一个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自己陷在客愁中还没思想准备,春天就突然闯到江亭了。“造次”是责备人冒失打扰的词语,这里用于春色,怨花开得太快,没和自己商量;“叮咛”也是形容人反复嘱咐的动词,这里用于黄莺,嫌它聒噪。诗人把一腔春愁变成怨气,朝着春色发泄,春色成了顽皮的无赖小儿,反而更见风趣。其二:“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如果说其一还是埋怨,那么其二则干脆是“拉着春光吵架”(50)了。与第一首联系起来看,更加有趣:本来就被你这春光搅得够不耐烦的了,现在春风居然把我亲手种的桃李都吹坏了。野老家墙头虽低,好歹还是个家啊,难道我是那么好欺负的吗?诗人气愤地和春风再三讲理,而且摆出一副不依不饶的架势,更是“疏野有佳致”(51)。其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在上一首诗里刚和春风吵完架,诗人又来责骂燕子了:这江上的燕子怎么就知道我的茅斋最矮小,故意频频地到我这儿来捣乱。衔来的烂泥点污了我的琴书,还因为捕捉飞虫用翅膀不断地打着人!春天似乎接二连三地给诗人带来烦恼,但在诗人与春光不断的口角之中,又明明可以体味出他对春花莺燕的怜惜和喜爱。
    诗人将春色、春风和燕子一一骂过,其实正是对春天来去匆匆的无限惋惜,所以其四说:“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正因人生的春天已没有几回,所以更珍惜春天,而愈是珍惜,就愈是怕春天过去。于是来得太快的春天反倒引起诗人的愁怨,这就是惜春反而变成怨春的心理依据。如果说《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表达的主要是繁盛不久的隐忧,那么《漫兴九首》的后五首则是在春天渐过,夏季将至的时序变换中写出了春光无法挽留的怨怅。如其五斥责柳絮桃花太颠狂轻薄,只会随风逐流,其实是叹息春天不能持久,令诗人为之肠断。其六写诗人关起柴门来,懒得外出,看似忽然变得自在,其实是无奈野外绿暗日暮,春光流逝,只得独对林中苍苔,以酒浇愁。所以其七、其八捕捉住夏季景物初现的苗头,承认了春季最终离去的现实。其九却还不甘心就此与春天告别,又反剔一笔:“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柳絮虽然飞尽,但柳叶转绿,依然袅袅动人,似乎给诗人留下一点春天的记忆。然而狂风不知怜惜,朝来挽断了最长的一根枝条,又一次引起诗人的谴责。可见还是不能消除春光去尽的遗憾。这组诗在对春光的埋怨和指责中,自然经历了花开莺语的盛时、风吹落花的凋零、春去夏来的季节变换。诗人与春光的反复纠缠,也使他谐谑放达的神态宛然目前。
    春去春来、花开花落是常见之景,但人情物态可以随时而新,因此这两组诗中新鲜的意趣主要来自诗人自己的雅人风致。陆时雍曾说:“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矣。杜子美云:‘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余以为深浅俱佳。惟是天然者可爱。”(52)似乎诗若求趣,便失于浅。他虽然看到了这两句深浅俱佳,但仍然没有点出全组诗里更深的内涵。施补华在论少陵“黄四娘家花满蹊”一诗时说:“诗并不佳,而音节夷宕可爱。东坡“陌上花开蝴蝶飞’即此派也。”又说:“东坡七绝亦可爱,然趣多致多,而神韵却少。”(53)虽然看到了杜甫七绝中的趣致开出东坡一派,但还是以神韵为宗,认为“趣多致多”只是可爱而已。诚然,杜甫七绝中的别趣对白居易、苏东坡七绝影响深远,白、苏七绝中确有许多惟求闲情逸趣的浅易之作。但杜甫与春光吵架,并非故作风雅,而是出于生命短暂的极度焦虑,他对花事和春光如痴若狂的怜惜和挽留之情,也正是对一切盛极而衰的事物包括人生在内的深深感喟。何况他对于生活的挚爱来自乱离生涯中对生命的坚持,其深度和厚度绝非一般的雅人风致可以比拟。因此这种“别趣”并不浅于盛唐七绝中叹息人生聚短离长的深情,只是换了一种更新鲜别致的表达方式罢了。而从艺术表现来看,这两组诗其实对后来宋词中惜春伤春的题材也有影响。并说明只有深入开掘内心世界、又善于捕捉新鲜感受的诗人,才能不断地在常见之景和自身性情中发现新趣,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境界。这也正是杜甫七绝中的“别趣”对后人的启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