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中原》《洪武》和当代方言中的见开二——北京话溯源之一瞥(7)

http://www.newdu.com 2018-06-25 《方言》 王洪君 参加讨论

    5.2 表6显示,在江开二归属上,“豇虹项”的区别性作用大于“江讲”,根据这三个江开二字,就可以把官话分为两大类型和若干混合类型。
    两大类型是:
    ①东北部官话的北京、济南和中部方言的洛阳、开封、郑州,江开二一律归细音,彼此相同,与《中原》《洪武》也均相同。仅从江开二看,中部官话和东北部官话为同一类。
    ②哈尔滨、沈阳的“虹”有土音 ,是洪音。此音应该不是借自南方而是本地的(当地写作“杠”)。它的来历有两种可能:一是本地个别土词滞后演变而保留了洪音,二是 音的本字原本就是“杠”,用“虹”来写是训读。从两地的“街”土音也为洪音(见下页表7)来看,第一种可能更大。由此看来,东北与北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东北应算“次典型”的东北部方言。
    ③杭州、南京江开二见的反映与典型的中部方言洛阳、开封、郑州依然一致,只是杭州、南京没有江开二来源的“虹”,像今天普通话一样只使用通合一来源的“虹”。合肥在梗开二和江开二两项上都与中部方言十分接近,不合《洪武》的只有梗开二的“杏”为细音、江开二的“豇”却有洪音一读。但前面已经提到,“杏”的细音很可能是近百年来受东北部官话和共同语的影响新产生的,“豇”则可能是合肥郊县的口音。
    ④扬州、武汉、长沙的“豇虹项”三字全归开口,明显体现出与《中原》《洪武》都不同的南方方音特点。成都虽然只有“虹项”两字归开口,但加上前表的梗开二影母字用洪音,已经可以确定与《中原》《洪武》都不相同。我们把这四点归为“南部官话”。
    其他还有:
    ⑤以西安为代表的塞细擦洪型。也即:开二见有条件分化为两类:塞音声母和疑母影母归齐齿,擦音声母归开口。由于在当地土音层次上有明确的语音分化条件,所以这一洪细之分是本地音变而非借用。这一类型在秦晋和西北有广泛分布,是北部见开二的一种次类型,但归洪音的字数多少不一,比如太原见开二擦音归洪音的远较西安为少。
    ⑥兰州、西宁等点是“塞细擦洪+个别塞洪(‘虹’音 )”。一些开二塞音归洪音,在梗开二见中也出现过 ,前面我们猜测也许是受老国语、普通话或西南官话的影响,但江开二的“虹”音 ,则可以排除老国语或普通话的影响了。剩下的可能一是西南官话(具体说是四川话)的影响,另一是当地开二见塞音字的腭化是属于本方言的扩散式音变。究竟属于哪种情况,还需进一步考察两地见开二塞归洪音是否有更细致的语音条件,以及当地人口流动的情况。
    
    
    此外,仅杭州、南京的“虹”为通合一匣母平声来源的是件很值得琢磨的事:“虹”在《广韵》有江摄、通摄两个来源,当今普通话的“虹”音 为通摄来源,但《汉语方音字汇》所收20个方言点中,只有5点是通合一来源且没有江开二去声一读的②:吴语(苏州温州)、客家(梅县)、粤语(广州和阳江),而其他15点(包括各类官话和湘赣闽)都是白读江摄来源(北方多为细音 类,南方多为洪音 类),文读通摄来源。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其他方言有江摄读音同时又都有通摄文读,只有吴客粤的“虹”没有江摄一读?是不是说明通摄文读一定源于吴客粤方言中的一个?如是,三个之中哪一个的可能最大?再往下思考,通摄的“虹”什么时候成为各地方言的上层文读的?南宋定都杭州时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