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中原》《洪武》和当代方言中的见开二——北京话溯源之一瞥(5)

http://www.newdu.com 2018-06-25 《方言》 王洪君 参加讨论

    肆 《洪武》型梗开二见的方言:汴洛与杭州——中部官话
    4.1 与《中原》型见开二在今方言中仅有底层遗存不同,《洪武》型见开二在方言中还有较完整的保留。由于现代以来的正音以北京音为根据,所以今方言的见开二大多受属于叠置音系的北京音影响而出现了与北京音相同或相近的新文读。但只要抓住《中原》《洪武》唯一不同的梗开二见系,抓住方言中的白读,我们还是可以揭示出属于《洪武》系统的方言。
    表5中凡方言中字音有异读的仅取白读,同时去除了各地均为洪音的“ 羹庚梗耿坑衡”,增加《中原》《洪武》归细音的影母字中较常用的“莺”等字。增加影母字是因为,如果一个方言的梗开二影母读洪音,就意味着该方言既非《洪武》型也非《中原》型,而是比两书带有更多南方方音特点。另外,杭州因长期是南宋都城所在、长沙因不少特点已与西南官话相同,也一并考察。本节也顺便看看官话中梗开二见与北京同型的有哪些方言。
    
    
    此外,带阴影的“ ”“幸”两字要排除,因为各个方言的“ ”“幸”都与今北京音和普通话的洪细相同,对判定元末明初时方音是否为《洪武》型没有价值;而且这两个字只用于书面语词,只有与北京音和普通话相同的字音,一点也不奇怪。
    4.2 表5显示的情况十分有意思!与《中原》型梗开二见在今方言中仅有部分底层遗存不同,《洪武》型梗开二见的字音体系(影母归细音,除影母外一律归洪音)在一些今方言点中有完整保留。表5中横向的双线表示出梗开二见韵母归向的不同类型:
    洛阳/开封/郑州/杭州,《洪武》型。梗开二仅影母归细音,其他声母一律归洪音。仅从这点看,《洪武》还真是“一以中原雅音为定”!杭州与汴洛同类,说明作为南宋都城的杭州确实具有一些与北宋中原语音一脉相承的特点。下面暂将这四个方言称为“中部官话”。
    北京/哈尔滨/沈阳/济南,《中原》为底、《洪武》叠上型。后三点方言梗开二见系的归派与北京完全相同。我们暂将这四个方言称为“东北部官话”。
    太原/西安。“更打更耕硬”为细音,不是《洪武》型,不属中部官话。“粳”为洪音,但当地不种水稻,所以说明不了问题。西安“杏”为洪音,与东北部官话有明显区别,太原则“杏”为细音,与东北部官话更接近。现先不把这两点归为东北部官话,待观察完所有开二见再看。
    兰州/西宁。看似与中部官话更为类似,但各方言洪细最为稳定的“硬”字归属细音,应该也不属于中部官话。它们“ ”三字归洪音也许是受老国语普通话或西南官话的影响,也有可能是本地音。后面我们将观察更多的摄再来讨论。
    南京/合肥。与中部官话四点的区别仅在“杏”为细音,但“杏”为细音很有可能是受北京音和规范书音的影响而在近百年才发生的变化,洛阳、西宁就正是这样,那里的中青年人已经不知道“杏”有洪音说法,但老人还知道。但南京是连90多岁的老人都是“杏”只有细音一读,所以我们暂先把南京摆在中部官话之外,待观察完其他摄的情况再下结论。
    成都/扬州/武汉/长沙。成都表现出既不同于《中原》也不同于《洪武》的些许迹象,即“莺”归开口,既不同于《中原》也不同于《洪武》。扬州、武汉、长沙“更”类字均为洪音,与中部方言一样没有《中原》底层。虽然“杏”归齐齿,不同于《洪武》,但跟南京、合肥一样,“杏”的细音可能是后起的。因此扬州、武汉、长沙是否属于中部方言也还有待对其他摄的考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