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汉韩熟语中的人体词语之比喻(5)

http://www.newdu.com 2018-05-22 华语桥 [韩]李玄玉 参加讨论

    三、人体比喻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无论中国人还是韩国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有相通的地方。因为客观世界的自然属性是一致的,比喻用法和喻义的产生总有重合的部分,特别是汉韩文化之间源远流长的交流关系,而且同属于汉字文化圈,所以在汉语和韩语中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比喻形象。
    “相似点”最初只是语言使用者对甲事物(本体)的突出感受点,从此出发,通过艺术的联想,找到本质不同而具同甲事物的突出感受点相似的点的乙事物(喻体),于是使用乙事物(取其一点不计其余)来形容描绘甲事物,便生成了比喻。
    这便是比喻的具体生成过程。由此也可以看到“相似点”是比喻的基础,也是联系本体和喻体的纽带。
    比喻虽然有物理世界的基础,以物理世界的同异作为出发点,但从比喻的本质上看,比喻并不单纯是物理世界的事情。从根本上看,比喻是人类的创造,是社会文化现象。因此,物理世界的异同仅仅是比喻构成的一个基础而已。比喻的生命取决于社会文化,人的主体性。换句话说,比喻的构成和创造,要受到社会文化和人的主体性的影响和制约。
    每一个人体比喻都必有特征,它就是人体的语义特征。比喻是人思维的重要手段。比喻的生命在于相似点。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潜在的相似点非常之多,问题是必须得到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的认可。人体作为喻体中,“下部”、“乳房”没有出现,这些并不是常用的喻体。这是受到民族文化世界的制约。在公共场所不能拿出来用“下部”、“乳房”等超常的比喻,是人理的道德、文明的表达。由于中华文化是一种伦理道德型文明,特别注意超常的比喻。相反汉民族在别的民族没有的用“眉毛”作为本体的比喻特别多。
    客观的物质世界固然是形成比喻的基础,然而比喻毕竟人类思维联想的产物,必然受到人的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于民族心理上的差异,人们对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审美观念、历史文化传统差异也会有思索不同。如在中国人有审美趣味的人看来,典型的美人应该是柳眉如烟、肤若凝脂、眉清目秀、明眸皓齿、眉目如画、蛾眉皓齿、星眸皓齿、柳眉花明、朱唇粉面、眉似青山、脸如莲萼、唇缀樱桃、腰若柳枝、樱桃樊索口、杨柳小留腰、杏眼桃腮,手如柔荑,齿如排玉、花容月貌、脸似出水芙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回眸一笑,秋波荡漾。这是一种古典的美,与现代的玉腿酥胸、大嘴高臀迥然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成语看到古人眼中的美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在韩国人的眼里,典型的美人应该是眼睛似星星、眉毛像木炭般黑、鼻子如蒜头、牙齿排得如玉米等,以这些美人的比喻更能反映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来。
    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说话爱使用比喻,而韩语中的比喻没有汉语多。韩语重视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说话喜欢用概念去定义,用逻辑去推理。全世界的人体是一样的,但不同民族的喻体是不同的。实际上,比喻的喻体是认识的出发点同时认识的参考点。
    心理学认知学认为,比喻是人们头脑中相似的表象联想。表象就是人们头脑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这就是说,人们用某种事物做比喻形象,取决于那种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多寡和记忆的深浅;而表象的深浅又和人们对那种事物认识程度的深浅有关。汉韩两种语言在比喻形象上的一些差异即源于此。
    汉韩民族的许多熟语、谚语、成语中产生了人体比喻,丰富了语言,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并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这一切都是比喻对语言文化做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修辞学新论》[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韩]李玄玉:《汉语人体词语研究》[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3.姜信道 主编:《朝汉成语谚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温瑞政等 主编:《中国俗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
    5.常州市教育局 编:《成语词典》[M].常州: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