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隋娜 胡建华:动词重叠的句法(4)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当代语言学》 隋娜 胡建华 参加讨论

    3.动词重叠的限制条件
    3.1 语义
    动词重叠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对重叠式语义的描述上,如动词重叠表示的语义是少量还是大量,是主观量还是客观量,是涉及动词词汇语义的境况体(situation type)还是视角体(aspect)(Chao 1968;Smith 1997;朱德熙1982;刘月华1983;李宇明1996;戴耀晶1997;陈前瑞2001;李珊2003)。刘丹青(1986,1995)强调主观性在动词重叠所表示的意义中的重要性⑨。刘丹青(1995)认为,就汉语动词重叠的功能而言,语用功能强过(或优先于)语义功能。动词重叠同时带有与语义范畴(短时、少量)和语用范畴(祈使、意愿)相关的意义,而语用因素在动词重叠的使用中是决定性的,证据是动词重叠式表现出句类限制。他赞同刘月华(1983)的观察,认为大多数动词重叠式都不能用在普通的叙事句中,多数可重叠动词只能在未然用法上重叠,多见于对话,表示祈使意愿或致使性句子的期望动作。他强调,决定动词重叠式使用的条件是语用因素,表达作用也属于语用范畴,“短时、少量”等语义无法解释为什么大多数动词重叠不能用于普通叙事句中。
    语用层面的意义,如语气、话题、焦点等,在句法层面也有所映射。语气、话题、焦点、疑问等与说话人相关的(语用层面的)语义对应于句子左边界CP层。动词重叠带有说话人的建议、意愿等语气或情态,正是话语层的意义。
    我们认为,动词重叠是与说话人相关的一种对于动词的量化手段,带有说话人的建议、意愿等语气或情态。
    3.2 生成机制
    我们认为动词重叠在S-句法中通过句法推导生成⑩。假定动词重叠在S-句法中有如下推导过程。
    (36)动词重叠的S-句法结构:
    
    以动词“看”为例。在S-句法中,动词“看”作为动词中心语V首先合并入句,投射成VP,然后功能性语类Asp再合并进来。该功能语类拷贝了“看”的形态,具有以下特点:1)在语音上表现为轻读;2)在语义上比词汇性的“看”要“轻”(bleached)。这些特征会引发位于V位置的动词经过中心语移位,左向嫁接到位于Asp位置的功能性成分“-看”上,形成动词重叠式“看-看”复合体。重叠形式“看看”带有语气或情态特征,会合并一个空的功能性中心语Modal或Mood,投射为ModalP或MoodP。为讨论方便,我们把结构树图中的这个节点概括表述为Modal/Mood,其最大投射为ModalP/MoodP。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并不表示Modal和Mood投射在结构中占据相同的位置(11),而是说,动词重叠式的结构上层会合并Modal投射或Mood投射,使得动词重叠式最终可以得到情态或语气解读。在狭义句法中,位于Asp位置的动词重叠式“看看”无法继续上移至I或更高的位置(12)。在LF层位于Asp位置的重叠式(如上图中的“看看”)需要上移至句法结构高层的功能性投射Mood/Modal位置(结构图中用虚线箭头表示隐性移位),以得到语气或情态解读(13)。
    空的功能性成分Modal/Mood带有的[+Modal/Mood]特征,为语法特征,需满足语法特征确认要求(identification requirement,Ouhalla 1993;转引自Haegeman 1995:109):
    (37)确认要求(Ouhalla 1993,转引自Haegeman 1995:109)
    语法特征必须得以确认(Grammatical features must be identified)。
    本文进一步提出特征确认条件,如下:
    (38)特征确认条件
    语法特征可以得到确认,当且仅当该特征可以得到局部核查。
    局部核查操作有两种方式。若α为带有某种(需要核查的)特征的中心语,1)当α和β在结构上是中心语-指示语的关系时,可以构成局部关系进行一致匹配,核查相关特征;2)带有相同可解读特征的词汇语类γ插入/移位至中心语α位置,核查其特征。
    结构上层的功能性成分Modal/Mood携带的语法特征[+Modal/Mood]可以得到局部核查,从而满足确认要求,当:1)带有[+Modal/Mood]特征的词汇语类合并到Modal/Mood位置;或者2)带有相同特征的最大投射合并到ModalP/MoodP的指示语位置。
    3.3 相关证据
    按照我们的分析,动词重叠式基础生成于功能性中心语Asp位置,带有情态、语气特征,在LF层要提升到功能性投射Mood/Modal位置得到解读。
    我们知道A-not-A问句是汉语是非问句的一种(黄正德1988;Ernst 1994;Hu 2002;Law 2006)。动词的简单形式可进行A-not-A操作,重叠之后则不能够再进行A-not-A的操作,如下所示:
    (39)a.你看不看这本书? b.我们讨论不讨论那个问题?
    (40)a.*你看看不看看这本书? b.*我们讨论讨论不讨论讨论那个问题?
    动词重叠式可以做另一类是非问句的谓语,见(41):
    (41)你看看这本书吗?
    (41)在解读上含有对于意愿的询问,语义上相当于:
    (42)你要/想要看看这本书吗?
    (40)和(41)的差别源于两种是非问句的结构和生成过程的差异(14)。A-not-A算子不能越过IP层的算子直接作用于动词,否则句子会表现出阻断效应(intervention effect),如(43b-c)所示。按照我们的分析,当动词重叠式做句子的谓语时,句法结构中投射空的Mood或Modal,如(44a)所示。A-not-A算子不能越过空的Modal直接作用于动词。(40)表现出阻断效应,其不合法的原因与由显性成分占据Modal位置的(43b-c)、(44b-c)相同。(45)中A-not-A算子对Modal(如“想、该、要”等)操作,而没有越过Modal作用于动词,故句子合法。
    (43)a.你看不看这本书? b.*你想看不看这本书?
    c.*你该看不看这本书?
    (44)a.*你Φ看看不看看这本书? b.*你想看看不看看这本书?
    c.*你该看看不看看这本书?
    (45)a.你想不想看看这本书? b.你该不该看看这本书?
    c.我们要不要讨论讨论那个问题?
    李宇明(1998)认为疑问代词或疑问代词作定语的名词性成分不能充当动词重叠式的宾语,如(46)所示:
    (46)a.了解谁/谁的问题? b.*了解了解谁/谁的问题?(李宇明1998:86)
    而(47)显示,动词重叠式做谓词可出现于特殊疑问句中,尽管有些受限。
    
    (47b-c)并非完全可接受,但是如果在句中加上“要、需要”等成分,句子则完全自然,如下所示:
    (48)a.我们要怎么补补这个缺口? b.为什么要调整调整再做决定?
    (49)(我们)需要了解了解谁/谁的问题?
    (47a)之所以自然,是因为它容易得到下面的解读:
    (50)谁要看看这本书?
    按照本文的分析,动词重叠式带有语气或情态解读。语气和疑问在句法结构中都位于CP层,二者会发生冲突,因此动词重叠式做疑问句谓语会有合法性上的问题。但是,动词重叠在得到情态解读的情况下却是合法的。情态Modal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一般比疑问算子低,当疑问句中动词重叠式的前面出现“要”等情态动词时,使得动词重叠只能得到情态解读,因此句子合法。上述(39-50)的表现,正好符合本文的预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