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话语中的互动分析 前文讨论光杆宾语表有定的可能性,本节则讨论现实性,也即同样表有定,为什么发话人要采用光杆名词而不是其他有标记形式? 1.适量准则 一般而言,汉语的谓语部分,作为对话题的说明,承担着负载新信息的功能。而且,处于句尾的宾语,还常常是自然焦点的落脚处。但是,光杆有定宾语承担的新信息却不太多,甚至可能趋近于没有。比如,在下面这种常见的套话中: 由于象似性原理,形式上的简单性和认知上的简单性相对应。没有外在标记的语言形式相对于有标记的形式在认知上多少要简单些(Lakoff 1987:59)。在语用足量准则“说话人在说出‘P’时传递最多‘P’的隐涵义”(沈家煊2004)的作用下,句中这个光杆的“饭”有确定的指称对象,传递“只是你今天的晚饭”的意思。“饭”的信息量不大,是为“在不过量的前提下尽量多说”而加上的,删除后也不影响交际。志强的回答实际上也是采用了零形回指。对话中,老鞋匠关心的其实主要是动作“吃”,而“吃”了什么则不重要。 同理,本文此前所举的例子也还有可删略而不影响交际结果的。当前指的三例宾语都可以不出现而改说成“快停下”、“翻开到107页”、“放下,别胡来”。关联回指第二例也可以只说“请讲解一下”。而不能删略的用例,如命令句例(7)、(8)中的“拿起笔”和“抄家伙”则有另外的句法原因,“拿起”和“抄”要求必须带宾语。 相比之下,符合常规的无定宾语删略的可能性则比较小,因为它们负载较多的新信息。试看下面这两个经典例句: 同样由于象似性原理,越是带有有形的标记,就越是能够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迎来更多的认知加工。所以,如果真的说成“你这是———吃过你今天的晚饭了?”,在语用不过量原则“说话人在说出‘P’时传递不止‘P’的隐涵义”(沈家煊2004)的作用下,这顿饭倒好像却是另有它意。似乎二人都知道今晚这一顿不平常,比如请客吃饭、吃喜酒、鸿门宴等等。这样的指称对象通常也就更有可能具有话题意义,可以话题化为:“你今天的晚饭吃过了?”当然,这样表达和选段的上下文并不协调。对话双方都明确所指的定指名词可以充当话题,也可以不充当话题。同样是具有定指性的指称对象,只要不具有话题价值,也就不需要加上定指标记以突出其指称地位了。 综上,在言语互动交际中,“说话人为听话人省力着想”(沈家煊2004),在足量准则的制约下,将低话题性的定指对象处理为光杆有定宾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