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古代诗歌中的三句一节结构(5)

http://www.newdu.com 2017-12-16 《文艺研究》 贾学鸿 参加讨论

    五、三句一节结构艺术张力的生成原因
    中国古代诗论中,偶句相须是诗歌章法的常态。唐代诗僧皎然的《诗式·对句不对句》曾这样论述道:“夫对者,如天尊、地卑、君臣、父子,盖天地自然之数……又诗语二句相须,如鸟有翅,若惟擅工一句,虽奇且丽,何异于鸳鸯五色,只翼而飞者哉!”(51)偶对被认为是诗歌的必然属性,绝句、律诗乃至骈文都遵循着这一创作法则。清人阮元甚至把严格强调对仗的骈文视为“文统之正”(52)。然而,在古代诗歌的创作实践中,三句一节结构模式存在于众多诗体内,并对新诗体的问世产生影响。两千多年的诗歌发展长河里,三句一节结构隐而不亡,存而不彰,表现出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原因何在?要揭开这一谜底,恐怕还要到音乐和语言的特性与关联中去寻找。
    (一)乐曲变化的要求
    从三句一节结构存在的诗体类型不难看出,这种结构模式始终与音乐关系密切。《诗经》、《九歌》、乐府歌诗、词、散曲等诗体,都是配乐演唱的乐歌,因此,乐调直接影响诗歌结构的设置。
    《诗经》作为古老的歌诗,源于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字句、章节、声韵等方面必定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今天人们看到的《诗经》句式整齐,韵律统一,应是经过专人的整理,以满足“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53)的乐教要求。《诗经》的曲调到晋代已经湮没。自宋代起,便有音乐人根据《诗经》的题材和结构,探究诗乐的曲式,并进行新诗乐的创作,如南宋赵彦肃、元代熊朋来、明代朱载堉、清代邱之稑等。从他们的研究成果看,《诗经》音乐基本是一字一音、音域较窄、旋律平实、整齐淡雅,其唱和方式大体包括同一曲调重复、不同曲调组合、曲调外加引子或尾声,以及对唱、帮腔等(54)。由此可知,诗乐曲调基本上趋于平稳舒缓,但平中有变。一首诗内,偶句相须结构可以保证节奏均匀、旋律中正,穿插少量的三句一节结构,可形成局部的跌宕,使曲调婉转悠扬,总体上又不失和谐,实现雅正与灵动的完美统一。
    楚歌是南方古乐。战国时期,荆楚信鬼好祠,歌舞发达,如《九歌》的祭祀场面用到鼓、竽、瑟、钟、篪、排箫,不仅乐器种类繁多,律制也异于中原。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十二音齐备,功能上演化成上层钟能独立演奏乐曲旋律,下层钟能演奏骨干音并加强润色低音音区……应有齐全的音高选择,已能高度灵活地旋宫转调,演奏南北不同调式的乐曲”(55),乐曲色彩变化强烈。楚歌乐曲的变化,其辞必然随之变动。相比《诗经》,《九歌》不仅句式结构多样、篇幅长短不一,还有“兮”字对句式的切分,以应对激扬的旋律,从而使三句一节的句式组合退居次要地位。不过,随着楚辞铺排功能的加强,这种结构模式在描写方面又发挥了作用。
    汉代乐府音乐中,庙堂祭祀、娱乐宴享以流行音乐为主。《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56)为配合多变的新声,乐府诗歌便将三句一节结构与杂言句式灵活搭配,充分发挥它的应变效应。到隋、唐时期,出现雅乐、清乐、宴乐三种类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乐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57)可见,此时的雅乐与上古已经不同,而词体的创作,主要是依乐填词,与宴乐直接相关。散曲,是根据杂剧中的曲子填词,由于粘着科白、情节,曲体章节散漫化,要求曲词有一定格律,多用自由灵活的口语,还要体现“赋”的特征,长于铺陈、叙事。词和散曲都是根据曲调填词,为符合乐曲的结构模式,除了要调整句子的长短,句式组合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篇幅短小的作品。于是,三句一节结构便被提升到法定地位。
    (二)结构属性的驱动
    关于数字组合,《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58)“一”,具有“道”的品格,往往具有统领作用。“二”和“三”,可以组合成任何数字,其中“二”可形成整齐规律,“三”可以打破整齐规律,蕴藏着变因。这三个简单数字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老子》对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抽象认识。当然,这种关系也蕴藏在诗文和乐曲中。
    “三”的属性,赋予三句一节结构模式强大的适应能力。诗歌行文中,两句相须和三句一节是基本结构单位,因为孤句常常独立成章,起总领、过渡或总结作用。偶数句组合,是韵文的特点。而三句一节结构既稳定,又灵变,有其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原因。
    三句一节组合单元内部,可以容纳两句相须结构成为部件,剩余一句在两句相须之外发挥作用。两句一节,单句之间可构成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逻辑关系,而三句一节组合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搭建第二层关系,如“一(一一)”的先总后分、“(一一)一”的先分后合等。这样,在叙事、描写、抒情过程中,它就拥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特别是在限制严格的乐曲结构框架中,以相对少的语言材料,融入尽可能多的内涵,是三句一节结构模式的优势。
    中国古代文学总体上崇尚整齐律,偶句相须成为古代诗文的主流形态。三句一节结构单元与偶句相须单元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既韵律和谐,又跌宕起伏的骈、散相间的作品。前面所述的出现三句一节结构的各类诗体,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此外,脱离音乐的文体同样如此,如被人千载传颂的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就是散中有韵、张弛有度。因此,三句一节结构在古文中的运用,亦应当予以足够的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