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古代诗歌中的三句一节结构

http://www.newdu.com 2017-12-16 《文艺研究》 贾学鸿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偶句相须是《诗经》篇章的主要特征,但相当数量的三句一节结构依然存在,且覆盖《风》、《雅》、《颂》,呈有序与无序相错杂的分布状态,在叙事、抒情和调整节奏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功能。三句一节结构在先秦楚辞中数量减少,但描写功能加强;自西汉至南北朝的乐府歌诗则对它随机复制,没有固定规则;直到词和散曲的出现才为这一模式立法、定格,进而引起清代词论家的高度关注。三句一节结构单元的艺术张力,缘于音乐韵律和它的内在机制。三句一节与偶句相须两种结构互相补充,促进新诗体的生成,并使中国古代诗歌表现出多样化的章法形态和节奏韵律。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音乐雅俗流变与中唐诗歌研究”(批准号:14BZW177)成果。
    作者简介:贾学鸿,扬州大学文学院。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写道:“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①这里的文辞,兼指词语和语句。对此,范文澜这样解释:“凡欲明意,必举事证,一证未足,再举而成;且少既嫌孤,繁亦苦赘,二句相扶,数折其中。”②这就充分肯定了偶句组合的合理性,并将这种骈俪化结构作为美文书写的基本规则。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偶句成节的章法占绝对优势。但是,穿插其间的三句一节结构模式也不能小觑。这种句式组合虽然数量有限,却极具活性张力,对后代诗体的发展意义重大。梳理古代诗歌中三句一节结构的模态与流变,可从句式组合的视角洞察传统诗歌结构的艺术特色。
    一、《诗经》三句一节结构的配置与功能
    对《诗经》作品的章节划分,不同注本看法不尽一致。本文以高亨的《诗经今注》、陈子展的《诗经直解》和程俊英的《诗经译注》作参照,结合形式和语义两个结构系统,对诗篇进行逻辑考量,最终确认包含三句一节结构的篇目是:《国风》二十六篇,《小雅》十五篇,《大雅》十三篇,《周颂》十八篇,《鲁颂》一篇,《商颂》三篇,总计七十六篇,约占“诗三百”的四分之一。根据三句一节结构在具体作品中的组合状态,将其归并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全章均由三句一节组合而成,即纯粹式三句一节结构;另一种是三句一节与两句一节共同构成完整一章,属于混合式三句一节结构。
    《诗经》的纯粹式三句一节结构首见于《周南·葛覃》,该诗首章写道:“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③这章诗可分为两节,每节三句。前节描写葛藤,后节叙写黄鸟。清人方玉润注解道:“追叙葛之初生,三句一截,唐人多有此体。”④方玉润注意到《葛覃》的章法与刘勰总结的“偶句相须”规则不完全一致,并联想到唐诗中的三句一节结构,可谓独具慧眼。
    混合式三句一节结构首见于《召南·草虫》。该诗首章云:“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即见止,亦即觏止,我心则降。”⑤全章七句三节,前四句两句一节,先以虫起兴,再表达思念的焦渴。后三句为一节,抒写会面后情感得到宣泄的平和之乐。该章“二二三”的组合即是混合式三句一节结构。
    纯粹式三句一节结构,按句子依次排列,体现出顺序性;混合式结构中的三句一节组合单元,可灵活置于章首、中间或末尾,变通性很大。因此,在以整齐偶对为审美标准的上古歌诗中,这种结构模式具有更丰富的功能。
    (一)调整节奏
    《诗经》时代是中国由蛮荒蒙昧步入礼乐文明的时期,舒缓和谐的节奏律动,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情感走向。《诗经》作为古老的乐歌,整拍节奏、平缓旋律的音乐,促使歌词结构趋于整齐,因此四字成句、两句成节、偶数节成章是《诗经》篇章的基本特点。但是,三句一节结构的存在,使诗歌章法稳中有变,从而产生顿跌之感。
    《小雅·楚茨》共六章,每章十二句。第一、四、五、六章各节完全是偶句相须,节奏整一。第二、三章则是纯粹式三句一节结构,每章十二句,全由四个三句一节结构单元组合而成。这样,在全诗二十四个偶拍中,插入了八个三拍,形成变奏。同时,也使章法结构与语义内容相契合。如第二章云:
    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⑥
    全章四言一句,除第十一句“福”字属职部外,其余韵脚字都是阳部,节奏整齐,韵律和谐。如果按照偶句相须进行句读,形式上能与全章的节律相协调,但会造成语义系统的割裂。以三句一节进行切分,可形成四个完整的语义单元,即清洗、加工、祭祀、祈福,这就实现了形式与语义的统一。高亨按三句一节断句⑦,十分恰切。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小雅·采芑》中,只是该诗前两章每章四个三拍,后两章每章六个二拍,可见全诗乐曲前后曲调不同。陈子展对前两章按三句一节断句⑧,非常允当。《诗经》作品绝大多数不孤句成章,而是与其他形式相错杂,形成混合式三句一节结构,如前面列举的《召南·草虫》,各章都是二二三结构。再如《召南·江有汜》,首章云:“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⑨这是三二式组合,全诗三章,结构相同。
    作为乐曲,必然要和谐中富于变化,过于整一的曲调易产生审美疲劳。同一首诗以偶句相须为主,穿插少量的三句一节结构,使全诗既不失严整,又流转变动,避免呆板,并彰显出上古乐歌横而不流的风格。
    (二)延伸语义
    三句一节结构在《诗经》中数量有限,基本用于拓展叙事。前面提到的《周南·葛覃》、《小雅·楚茨》都是如此。再如《小雅·采芑》首章: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⑩
    这是四个三句一节结构,每个单元集中叙述一种事象,即采芑的地点、方叔前来的目的、方叔队伍战马的威仪以及部队装备的精良。各节分工明确,链条清晰。
    《诗经》以抒情为主,弱于叙事,诗歌章法被限定在音乐的韵律结构内。严格的节律和字句约束,限制了叙事性的发挥。不过,相比于两句相须,三句一节结构无疑增加了字句,可以相对扩大叙事空间。如上面的例句去掉强调语气的词语,具有叙事意义的实词是“采芑”、“新田”、“菑亩”。《尔雅·释地》:“田一岁日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11)说明菑亩需要开荒,耕种起来自然比新田和畲田困难。如果未加这一句,这层意思便无法说出。
    诗歌的一节,通常是一个意义单元。三句一节结构模式,在意义内涵上比两句一节丰富,在语句数量上又比四句一节减省,因此,在有限的篇幅内,能使叙事言简意赅。
    (三)强化抒情
    《诗经》中抒情诗占绝对多数,把三句一节结构置于章末强化情感的力度,在《诗经》的《风》、《雅》、《颂》中都可见到。《邶风·北门》共三章,每章七句,章尾都是三句一节结构。首章写道:“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12)这首抒情诗每章前四句两句一节,虽然带有抒情意味,主要在于交待心情和境遇。结尾三句,抒发无可奈何的感慨,并且两次运用语气词“哉”,使情感得到强化。再看《小雅·巷伯》第五章:“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13)《巷伯》是一首政治批判诗,前四章各四句,此章增为五句,属于变调。结尾三句,作者呼天抢地,抒情色彩相当浓郁。《周颂·烈文》共十三句,前十句均是两句相须,对分封的诸侯进行告诫。结尾三句是:“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14)这个三句一节结构仍然是告诫之词,但抒情成分明显增加,“於乎”一句,提升了祭祀情感的虔敬程度,同时,也与乐歌延长收尾相和。
    总之,三句一节结构模式的存在,是乐歌的内在要求,它可以打破规则的曲调形成变奏,扩展叙事内容,提升情感烈度。它在《诗经》中的分布,呈有序与无序相错杂的状态。纯粹式三句一节结构专章,排列顺序及其在诗篇中的配置还有规则可循。而混合式三句一节结构中,三句一节单元出现的位置和数量都变动不居,带有随机性。正是这种变数,使它在后世诗歌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