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汤余惠主编:《战国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2)刘钊:《古文字构形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页。 (41)周波:《战国时代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现象研究》,线装书局2012年版,第326页。赵平安先生将隶书中的“亓”归为“与六国古文相同相近的古体字”,并将与古文相同相近的古体字区分为“统一后的六国人难改旧习而使用的古文(如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古文)、本土的秦人受六国人的影响而使用的古文(如秦本土内出土陶器上的古文)以及汉人受古文经的影响而使用的古文(如汉碑古文)三种类型”。见《隶变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6页。 (43)刘钊、洪飏、张新俊编纂:《新甲骨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4—275页。 (44)董莲池:《说文部首形义通释》,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3页。季旭异:《说文新证》,台北艺文印书馆2004年版,第385页。 (45)(清)王筠:《说文释例》卷十一,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道光三十年刻本,第271—272页。 (46)孙慰祖、徐谷富《秦汉金文汇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徐正考《汉代铜器铭文综合研究·文字编》(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均无“丌”字。 (48)顾颉刚、顾廷龙辑:《尚书文字合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三册第223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