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言观测研究的基本特征 综观中国语言观测研究实践和相关研究,我们大体可以看出其基本旨趣和特征: 第一,语言观测研究有明确的对象,即现实语言生活,并强调一定是语言生活实态。观测研究的具体内容,简而言之就是“语情”。所谓语情,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本身发展变化的情况;二是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应用进展和语言文字研究及活动情况;三是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舆情。一言以蔽之,就是指语言和跟语言相关的各种动态。这是现实语言生活中最为鲜活的东西。 第二,语言观测研究有两个视角或曰向度。一是向内看,主要观测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使用状况、语言学术及技术的新进展等,捕捉语言使用和发展演变的规律及趋势;二是向外看,观测语言的现实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主要关注社会对各种语言问题的看法及语言生活关涉的其他领域,以此来考查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及其折射的社会万象,分析、预测语言之外的东西,如社会心理、大众诉求、政治动向、文化现象、经济活动、科技进展等。同时,这个视角也与第一个视角相联系,关注和研究社会方方面面对语言不同层面的影响。 第三,语言观测研究的任务和目的。一是及时了解社会语言生活状况,把握语言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和语言使用情况,评估、研判语言生活形势,为语言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及调适提供依据,促进语言生活管理的科学决策和有效实施,同时也为语言学理论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借助对语情的观测分析,来考查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共振及其反映的社情民意,了解其动态,研究其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探讨相关对策,为政府及有关方面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总的目的是要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语言生活动态,揭示规律,了解诉求,预警问题,引导社会,化解矛盾,促进社会语言生活和谐,服务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大众生活和学术研究。 第四,语言观测研究在方式方法上,突出地表现为对现实语言生活进行多视角、大规模、成系统、持续性、常态化乃至实时的观测、研究和发布。同时,特别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对现实语言生活进行常态化系统观测、分析和发布,并对语言观测活动开展理论探讨的学术研究体系。 三、语言观测有待探讨的问题 1.语言观测的边界和重点 明确观测对象是保证观测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前提。虽然一般认同语言观测的对象是语言生活,但语言生活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且比较模糊,尤其是几乎所有的社会生活都与语言相关,这就容易导致盲目扩张语言生活的边界,甚至无边界。这不利于语言观测研究的实施和语言观测研究价值的实现。因此,必须深入研究语言生活的范围,并根据不同的需要确定不同的观测重点。 语言生活可以分为个人语言生活和社会语言生活,两者之中,重点应是社会语言生活。在社会语言生活中,有局部语言生活问题和全局语言生活问题,重点当是全局语言生活问题,就国家层面而言,当以关涉国计民生的语言问题为重点。从语情的三个层面来看,语言文字使用和应用情况以及语言舆情应是观测重点。而更加明确具体的观测边界的划分和重点的确定,尚待进一步研究。 2.语情信息真实性有效度的甄别 语言生活纷繁复杂,加上各种自媒体的发展、网民身份的隐蔽性和网络的放大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不实信息泛滥,使得语情信息真实性、有效度的甄别成为难题。如果仅仅依靠一般的人工手段辨识,很难解决大规模、持续性语言观测的需要。这就有待探索切实有效的信息核查机制和研发智能化核查系统。 3.语情规律的揭示 从总体上看,相关研究毕竟起步时间不长,对语情的分析,较多的是现象整理、形式统计和个案分析,而对于语情的深层分析、规律发掘颇为薄弱,需要深化相关研究。例如:(1)语情的空间分布规律;(2)语情的社会网络分布规律;(3)常现语情的周期律;(4)语情与社会的互动规律等。 4.网络空间语言生活的观测研究 过去对网络空间语言生活的观测研究,主要局限于“网络语言”和网络中的语言舆情。对于前者,主要关注的是网络新词语和流行语;对于后者,主要关注的是语言舆情反映的现实社会中的相关问题,而很少全面研究网络空间的语言生活状态和规律及其对社会和民众个人的影响等重要问题。这表明,过去对于当代语言生活的研究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我们被网络的虚拟性所障目。有学者把网络空间的语言生活称为“虚拟语言生活”,不少人由此认为网络空间的语言生活是虚拟的,未加重视。我们认为,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但人在网络空间实施的各种言语行为则是客观实在的。尤其应该关注的是,网络的“虚拟”特征正在快速弱化,“虚拟”和现实的界限日渐模糊、深度交融,社会网络化、网络社会化已是大势所趋,网络语言生活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是绝对不可低估的。而且由于网络的即时性、开放性和广覆盖,相比现实语言生活,网络空间语言生活影响力更大,加强网络空间语言生活研究十分重要。 5.语情预测预警机制研究 现有的语情观测研究,基本上是事发后的跟踪分析,大多属于“后顾”或现时采播,而非前瞻。少有对语情事件走势的研判,也缺乏对未来语情的预测研究。其成果一般仅能用来应对现实问题,而鲜能用于引导走向和防患未然。因此,应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不断提升预测能力,努力从学术、制度、技术、体制等层面构建语情预测预警机制和体系。 6.语言观测研究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现有的语言观测研究技术、手段和方法还存在一些局限,有关技术手段、设备和平台的系统性、精准度、智能化程度不高,观测研究的方法还比较单一,致使观测研究的效率和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例如网络语情观测中遇到的信息噪音问题还十分突出,无法实现精准观测,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迫切需要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7.语言观测研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从发展需求看,语言观测研究机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其一,优化现有机构的内部体制、运行机制、管理办法,进一步激发其活力,提升观测研究水平和服务能力。其二,加强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协同,构建联动机制,增强“拳头效应”。其三,适时补充覆盖观测研究盲区的新机构,进一步完善国家语言观测研究体系。其四,为语言观测研究机构创造更好的国际交流条件和其他硬件条件。 8.语言观测理论体系建设 语言观测研究的深化迫切需要理论建设。现阶段可从如下方面着手:第一,对中国语言观测研究实践进行理论挖掘和提炼;第二,对中国学者已经提出的理论观点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和深化,发掘、建构和增强其内在逻辑性及整体系统性和普适性;第三,结合中国语言生活实际,借鉴国外新的理论和方法,丰富相关理论。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努力,逐步构建和不断完善语言观测研究理论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