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中国语言观测研究的实践及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言战略研究》 赵世举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赵世举,男,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言学、语言应用、高等教育学等,E-mail:zsj@whu.edu.cn(湖北 武汉 430072)。
    内容提要:中国对语言生活的关注发端很早。21世纪以来,通过建机构、搭平台、聚队伍,逐步形成了对现实语言生活进行多视角、大规模、成系统、持续性实时观测研究及发布的体系,也呈现出一定的特色。不仅推动了语言观测研究实践的系统化、科学化和常态化,取得了丰硕的观测研究成果,而且注重经验总结、规律揭示和理论提升,促进了本领域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构。当然,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例如语言观测研究的边界和重点,语情信息真实性、有效度的甄别,语情规律的揭示,语情预测预警机制构建,语言观测研究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改进,语言观测理论体系建设等。
    关 键 词:语言观测 语言监测 语言生活 语情 语言舆情 语言生活派
    中国对语言生活的关注发端很早。先秦时期,朝廷曾专门设有“遒人”“輶轩使者”一职,其职责实际上就是观测语言生活,并记录整理呈奏朝廷。观测方式就是乘着轻便的车子,“以木铎徇于路”。刘歆《与扬雄书》说:“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僮谣、歌戏。”①应劭《风俗通义》也说:“三代遣輶轩使者,经绝域,采方言,令人君不出户牖而知异俗之语耳。”②《方言》是扬雄亲自调查,同时采集“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编纂而成的。该书“切实地显示出汉代的语言生活”(胡奇光1987:75)。从一定意义上说,《诗经》也是采自当时语言生活的集成之作。如《汉书·艺文志》所言:“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遗憾的是,这些作为一项政治、文化制度,并没有延续下来。不过,历代学者乃至官员个人对现实语言生活某些方面的关注并未停止。有的研究新词新语、俗字俗语,这可从东汉服虔编纂《通俗文》以来陆续问世的新词新语、俗字俗语著作和历代文人笔记略窥一斑;有的关注文风,例如隋朝李谔注意到南朝以来“文笔日繁,其政日乱”的不良状况,奏请“屏黜轻浮,遏止华伪”,肃正文风,得到了隋文帝采纳(赵世举2015)。但是,这些都未形成对现实语言生活的系统观测和分析。
    21世纪以来,语言发展日新月异,语言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语言已经大大超越其传统的工具功能,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延伸至个人生活、社会活动和国家发展的诸多层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之,各种语言需求更加多样,跟语言相关的各种问题也不断产生,从个人到国家乃至跨国家组织对语言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语言问题发声日趋增多,因而各种语情往往就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向标和晴雨表。在这种形势下,及时观测语言生活动态,深入研究各种语言问题和需求,借语情考察社情民意,以不断调适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化解语言矛盾,改善语言服务,维护语言健康发展和语言生活和谐,对于政府和相关组织而言,至关重要。因此,观测和研究语言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语言学界,在一批学者不懈努力和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成立多个专门机构分工合作,众多学者参与,持续地、大规模常态化地开展语言观测研究,形成了较稳定的观测、研究和发布体系,取得了不少标志性的成果,并开始了理论创建,推动了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