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问题与思考 一门科学的发展“本质上是积累范式与变革范式的交替运动过程”(陈悦、陈超美、刘泽渊等 2015:245)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国内翻译认知研究领域已经进入范式累积期,研究者们按照普遍接受的研究路径来解决这一领域中相关重要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4.1认知翻译理论的建构之路漫长 从图3可知,国内翻译认知研究主要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来对翻译的过程、翻译教学、译者认知以及翻译中的其它现象进行研究,即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之“石”,攻翻译之“玉”。这种研究路径对翻译研究的范式提升,以及拓展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应用空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普遍接受或切实可行的翻译过程描写模式”(卢卫中、王福祥 2013:613),虽然国内学者分别从宏观视角(颜林海2014:9-14)和微观视角(金胜昔、林正军2015:100-104)出发,尝试构拟了翻译认知过程描写模式,但是其操作性和适用性还有待于实践检验,所以认知翻译理论的建构之路仍然漫长。 翻译的认知研究有着跨学科的显性特征。我们认为认知翻译理论的建构要本着“在融合的基础上实现超越”这一原则,注重该学科内外理论的厚积与创新,即应基于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以翻译为内核,以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成果与手段为辅证,结合对翻译活动主客观环境的考察,才有可能建构切实可行并能充分解释所关涉要素的认知翻译理论模式。 4.2研究方法重内省思辨,轻实验实证 对所收集文献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后,我们发现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内省思辨,即研究者借鉴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对翻译中主要话题如:翻译本质(王寅 2005:15-20)、翻译原则(王明树 2010:41-44)、翻译策略(周晶、何元建2010:58-63)、翻译教学(苗菊、朱琳 2010:98-103;谭业升2012:66-73)进行归纳思辨,采取这一研究方法的论文占文献总数94.8%。采取实验实证的论文主要集中探讨翻译能力(钱春花 2012:59-65)、认知机制(刘绍龙、胡爱梅2012:24-30)。使用这一研究方法的论文占文献总数的5.2%,较刘绍龙和夏忠燕(2008:59)所分析的3.3%数值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这两种研究方法的比重仍然失衡。国内翻译认知研究在前科学时期具有明显的“初始阶段的理论梳理与思辨这一研究特征”(刘绍龙、夏忠燕 2008:62),但在范式的累积期,实证实验研究应该成为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取向。 内省思辨可以解决科学研究的“可及性”问题,实验实证可以解决研究的“可靠性”问题。“思辨有利于创新,实证有利于发现,两者不能相互排斥、相互替代”(张绍杰 2015:4)。在翻译认知研究中我们主张学者们要重视实验实证的方法,从这一路径来进行翻译的认知研究,为认知翻译理论的建构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另外我们还应该坚持采取内省与实证结合的研究路径,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性。 4.3推动与发展这一研究路径的手段和形势单一 国内翻译认知研究有了可靠的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但总体来看,推动该领域发展的手段和形式过于单一。通过前文第3部分的分析可知,目前国内翻译认知研究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语言学研究者的跨界“探险”,他们或通过国内核心期刊阵地传播观点,或利用翻译学和语言学的会议平台进行学术交流。但是鲜有翻译学研究出身的学者采取认知的路径来考察翻译,也没有从事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者“加盟”该领域的科学共同体。在该领域内跨学科的作者合作网络尚未形成,这制约着该研究范式向纵深发展。 为解决上述瓶颈,我们建议语言学出身或是翻译学出身的研究者可以充分利用本学校优势硬件平台,也可和相关的神经医学机构进行合作。有的学校建有心理学实验室、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或附属医学部,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外部条件。这样通过语言学、翻译学和心理学、神经医学的跨界结合,容易形成合力进而推动该研究领域向纵深发展。再者可以举办全国性或是区域性的翻译认知研究专题会议,为有共同研究取向的研究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交流平台。另外定期聘请国外专家讲学交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国内学者借此可以取长补短,自我提升。但我们仍应该“采取‘本位观照、外位参照’的基本价值观”(刘宓庆2005b:4),避免盲从,要立足国内翻译认知研究的实际,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通过重点考察汉译外,来推动该研究领域深入发展。 5.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研究的方法对相关文献数据进行分析,考察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我们发现国内翻译认知研究论文呈现出波浪形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同级别的科研基金助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已经形成稳定的科研共同体,其研究成果集中刊发在语言学类核心期刊和高校综合性核心学报上;研究热点包括翻译、认知、隐喻、关联理论、认知语言学等话题,其中隐喻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对认知翻译影响深远;内省思辨为主流研究范式,实验实证研究明显不足;未来认知翻译的理论建构、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以及研究范式的推广有待于学者们的大量投入和付出。由于条件所限,本文未对港澳台地区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对于研究的全面性会有一定的影响,未来研究应该将其纳入考察范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