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1]语言创新有的具有(一定的)能产性,即能够抽象出新的规则,是基于规则的创新;有的不具有能产性,属于零散式的创新。本文只讨论基于规则的创新现象。 [2]语言习得包括母语习得和外语习得(第二语言习得),后者实质上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特定形式,因此以下只涉及儿童的母语习得。 [3]“语言特区”理论与语体语法理论貌似相近,其实本质上并不相同:(1)语体语法强调语体对语法的影响,语体不同语法就有差异(张伯江、方梅 1996,陶红印 1999 等);语言特区理论则强调该领域能产生突破惯常语言规则的新形式,并(可能)促使语言发生演变。(2)语体语法主要关注“某种语法特征何以在某种语体里高频出现,或者说何以带有明显的语体选择倾向”(张伯江 2012)(量的差异),该理论并不认同存在一种凌驾于各种语体之上的核心语法规则,是一种语用的功能主义语法研究;而语言特区理论着眼于语言的创新形式及其对语言演变的影响(质的差异),并认为所有语言使用平台上的具体语言规律均为核心语言规则的具体表现,必须受到核心语言规则的约束,是一种基于普遍语法的研究。(3)并非所有语体(或文体)在语言形式上都能创新,如政论语体、法律语体等,而且一般语体的(零星的)创新能力也远不如语言特区那么强势。 [4]语言特区都是约定俗成的,不能被随意指定或者篡改,它的出现属于自发过程,譬如诗歌、标题口号和网络(见第三节讨论)。这一点是语言特区与人为划定的经济特区的最大区别。 [5]语言特区当然存在合乎常规规律的现象。也就是说,语言特区中的语言规则既包括常规语言规则(图 1 的 B区域),也包括大量的特有规律(图 1 的 A 区域)。本文着力于语言创新和演变,因此只关注语言特区特有的规则和现象。 [6]感谢冯胜利教授提醒作者这么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旁证!把字句种类多样,为行文方便,本文用“把字句”表处置式把字句,如“把饭吃完了”,“把”为介词,而用“目的句”表把字目的句,如“把卷看”,“把”为动词,相当于“拿”,“把卷看”就是“拿卷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