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汉语方言的“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8)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汉语学报》(武汉)2013年 汪国胜 付欣晴 参加讨论

    三余论
    我们发现昆明话(西南官话)、广西桂平(粤语)、广东湛江方言(闽语)也具有V和V共存的语言特征,而且这三地动词重叠式的搭配能力更强,它们不仅能和补语共现,“动词重叠+补语”结构还能带宾语。
    湛江:我爱问问清楚这个问题!(我必须把这个问题问清楚!)
    昆明:你端端那几杯水过来。
    你抬抬这个位儿(凳子)起来,我扫扫下面的灰尘。
    你莫忙,那件事等人家办办完婚事再说。
    你才教教你儿子这一次,你就不耐烦了?
    桂平:执执返你间屋。(收拾好房间。)
    唔该你帮我搦搦件衫落来。(请你帮我拿衣服下来。)
    上述例子的动词重叠式有表示动作反复至补语所表示的结果为止的,如湛江例;也有表示动作时短量小的,如昆明话中第二例的“抬抬”和后一分句的“扫扫”相对应,“抬”只能解释为动作量小。
    当动词重叠式同时带宾语和补语时,其语序可以是前宾后补,也可以是前补后宾。我们认为,这种语言现象说明,不论是V还是V,在这些方言中当它们带补语之后,其功能就类同于一般的动补组合了,而这种组合中的动词重叠式与补语结合得并不紧密,没有完全融合成一个单一的句法单位,所以它们之间允许插入宾语。
    总之,汉语方言中动词重叠式的语义和功能远比共同语复杂得多,并且呈现出了极大的地域差异,从V与V在闽语、吴语中的分布、句法功能可见一斑。而且各方言的这种共时差异往往是语言演变历史层次的映射。
     
    参考文献:
    [1]陈丽冰1998《福建宁德方言单音节动词重叠式》,《宁德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4期。
    [2]陈明富2012《古汉语形比句量值补语的历时考察》,《古汉语研究》第3期。
    [3]陈燕玲2009《泉州方言名词、动词及形容词的重叠式》,《龙岩学院学报》第6期。
    [4]池昌海、王纯2004《温州话动词重叠式分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5]崔山佳2011《近代汉语动词重叠专题研究》,成都:巴蜀书社。
    [6]丁崇明2005《昆明方言语法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付欣晴2012《汉语方言单音节动词重叠式比较研究》,《南昌大学学报》第5期。
    [8]李广锋、刘淑霞2004《论汉语动词重叠的演变轨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第4期。
    [9]李宇明1998《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中国语文》第2期。
    [10]林连通1995《福建永春方言的述补式》,《中国语文》第6期。
    [11]刘丹青1986《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语言研究》第1期。
    [12]马重奇1995《漳州方言重叠式动词研究》,《语言研究》第1期。
    [13]潘海燕2009《繁昌方言里的动词重叠带补语现象》,《语文学刊》第1期。
    [14]钱奠香2002《海南屯昌闽语语法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5]钱乃荣2003《上海语言发展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6]阮桂君2009《宁波方言语法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7]施其生1997《论汕头方言中的“重叠”》,《语言研究》第1期。
    [18]石汝杰2006《苏州方言体和貌的表达方式》,《明清吴语和现代方言研究》,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寿永明1999《绍兴方言中的动词重叠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20]汪国胜2012《大冶方言的有定成分“a”》,《语言研究》第2期。
    [21]王昉2011《温州话动词和形容词重叠研究》,北京: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2]王健2007《动词重叠三种特殊语法格式的地理分布及相关问题研究》,《语言学论丛》(第三十五辑),北京:商务印书馆。
    [23]吴妹2011《湛江闽语动词形容词重叠的研究》,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吴为善、李文浩2007《汉语“动叠+补”结构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考察》,《宁夏大学学报》第4期。
    [25]厦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6《厦门方言志》,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6]谢蓓2011《广西桂平粤方言动词重叠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7]徐越1998《嘉善话中实词的重叠现象》,《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28]袁家骅等1983《汉语方言概要》,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29]张光宇2012《汉语方言的鼻化运动》,《语言研究》第2期。
    [30]张林华2011《上海话动词重叠式加补语的语法化考察》,《现代语文》第12期。
    [31]张邱林2012《陕县方言形容词Aa重叠式的语义语法功用》,《语言研究》第1期。
    [32]郑晓芳2006《宁波方言中与数量成分有关的动词重叠》,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