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言技术对语言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影响(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 李宇明 参加讨论

    (二)光波与书面语
    首先是文字。两河流域的丁头文字(亦称“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和中国的汉字,是人类的三大古典文字。据周有光介绍,首创丁头文字的是苏美尔人,大约距今5500年前,他们的文字就以成熟的形态存在了。埃及文字可能稍晚于丁头文字,但在距今5100年前埃及国王美尼斯(Menes)统一上下埃及时,埃及文字已经成熟。④王宁指出:“汉字经历了六千年左右的发展,最少也有四千多年的‘有典有册’时期。”⑤其实就从成熟的甲骨文算起,汉字应当也有3300多年的历史。据黄建中、胡培俊介绍,在距今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如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地,就出土了数十种几何形符号,这些符号具有汉字萌芽的性质。⑥
    人类创造最早、影响至今的语言技术是文字,文字的诞生在人类历史上可谓有重大意义。有了文字就有了书面语,书面语的媒介物是光波,语言从此具有了声波和光波两种媒介物。书面语的产生具有许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其一,书面语冲破了空间和时间对口语的限制,语言从此可以达远留后,人类的信息可以横向传播到四极八荒,前辈的经验可以通过书面记录纵向滋育至千秋万代。人类的历史也就由传说阶段进入到有文字记载的信史阶段,从此告别“野蛮”而开始撰写人类文明史。
    其二,书面语是可以修改雕琢的语言,不像口语那样瞬间即逝。文章成文前后,作者自己可以反复修改,他人可以帮助润饰。有了文章修改润饰的经验,这种经验就能够作为知识进行传授,就有了进行语文教育的基础,社会语言水平有望自觉提升。
    其三,修改润饰而产生的优秀文章,更可以作为他人的模本,成为后世的典范。自此,民族文化便有了经典,民族语言便树起了规范。
    其四,书面语产生之后,也就产生了“识字人”这样的文化群体,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有意去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进而形成不同的文体,如典雅的公文、飘逸的散文、律动的诗歌等等。这是语言功能丰富发展的重要标志。
    美国学者沃尔特·翁(Walter J.Ong)在1982年出版的《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语词的技术化》一书中指出,几代学者通过对荷马史诗等书面语产生之前的口头作品的研究,发现书面语产生之前的口语时代,人类的文化记忆、表述方式乃至认知、思维方式等,都与书面语产生之后有很大不同,并提出了“原生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等概念。如果接受这一观点,那么书面语产生的重大影响,还应包括人类文化记忆和表述方式的变化及认知、思维品质的改进等。卢利亚在20世纪30年代对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的口语文化遗存的研究,也证明文盲与识字人在表述范式、思维方式方面有差异。⑦
    其次是印刷术。文字出现之后,人类对语言技术的兴趣并无稍减,继之探索的是一系列处理文字的技术,比如两河流域丁头文字的“泥板压刻”成字技术,中国的甲骨文的刀刻龟甲兽骨技术、钟鼎文的铸字技术及后世的笔墨纸砚等“写字”技术。在各种文字处理技术中,印刷术的出现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其一,打破知识的垄断。印刷术问世之前,书籍只是社会上少数文化精英的行囊之物。印刷术改变了书籍只能手抄复制的状况,大大提高了书籍复制的速度,降低了书籍复制的成本,使书籍可以快速而广泛地传播。知识不再被极少数人所垄断,“读书”不再是如此奢侈之事,识字人读书的机会大大增加。
    其二,催生了报纸。报纸的诞生与发展,产生了新闻、消息、社论、现代广告等新文体,许多新文体直到今天仍然十分活跃。因报纸而产生的新文体,进一步丰富了语言,增强了语言的功能。而且,报纸能把当下发生的各种新闻及时向社会传播,引车卖浆者流也可以了解天下事体。时事的流布、知识的普及、百姓的知情、媒体的舆论,必然带来社会的巨大进步。
    其三,印刷术在欧洲国家的形成中发挥过一定作用。欧洲的印刷术是从中国经阿拉伯人传去的,15世纪50年代,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使产自于东方的印刷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欧洲传播。在使用拼音文字的欧洲世界,印刷术的出现,要求字母表必须定型,正词法必须规范。这种要求,不仅促进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而且也更明确地区分了不同的语言。在现实生活中,语言是一个连续统,相邻村落一般都能相互交际,但印刷术则将这种语言连续统切分为段,形成不同语言的边界。
    印刷术在语言认同、民族身份认同甚至民族国家的建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一种语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传统国家意识”的形成,也起了较大作用。据苏·赖特等人的研究,在此之前,欧洲对语言、对民族、对国家的认识还是相对模糊的,而印刷术对认识的清晰化起到重要作用。⑧当然,“一种语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等式关系,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今天看来都有不少问题,“单语主义”已经是不合时宜的语言观、民族观和国家观,语言规划必须由单语主义走向多语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