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ZD173)和国家社科重大委托项目“语言大数据挖掘与文化价值发现”(14&ZH036)的支持。 语言交际变体自古至今获得了一次次巨大发展,在此过程中,语言及其功能得到了丰富发展,语言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促进了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扩大和语言学研究手段的进步。这些进步与发展,一直都是在语言技术促进下得以实现的。当然,本文所谓“语言技术”是个广义概念,既指对语言进行处理的各种技术,也指对语言交际过程(编码、输出、传递、输入、解码、贮存)进行辅助及处理的所有技术。 本文概括描述语言媒介物由声波到光波再到电波的历史发展,揭示语言技术与语言交际变体、语言功能、语言学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阐释语言技术对语言生活乃至社会发展的影响,为语言学等相关领域研究开拓一片新的宏观视野。本文将着重论及网络媒体与语言学的关系,以及网络语言生活、对待新媒体语言的态度、获取新媒体的话语权等网络媒体时代的若干问题。 一、语言媒介物的古今发展 语言媒介物自古至今发生了巨大变化,获得了长足进展。早期只有声波一种媒介物,文字的创制使语言又有了光波这种新媒介物,20世纪初又为语言寻找到电波媒介物。这些媒介物的发现发明与广泛应用,使语言由口语发展到书面语,再发展出有声媒体,直到今天的网络媒体。每一次发展变化,都对语言及其功能、语言研究乃至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声波与口语 利用声波作为信号,不是人类的专利;但是把声波发展为语言的媒介物,大约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做到的事情。胡明扬在研究了多个领域的材料之后指出:“各个领域的研究不约而同地认为:人类只是到了旧石器时期晚期,也就是距今四五万年前,才开始掌握有声语言,在这以前人类曾经经历了没有有声语言的漫漫长夜。”①最近,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指出,大约在距今7万—3万年前,人类(智人,Homo Sapiens)的认知能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当时已经发明了船、油灯、弓箭等等。人类的这一巨大进步,据信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也就是获取了语言。② 姚小平从语言学史的角度专门梳理了人类关于语言起源问题的探讨,指出语言起源问题,早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到了18世纪,成为欧洲知识界热衷议论的话题。1769年,普鲁士皇家科学院还就语言起源问题设立专奖,向全欧洲征集最佳答案。但是,当时的科学还不具备解决这一问题的条件,多数讨论都是主观臆测,以至于1866年巴黎语言学会决定今后不再接收这类题目的论文。③语言起源问题再度引起热议,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生物学(特别是灵长目动物行为科学)、考古学(特别是古人类学)和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和行为科学)的新发展促成。上引胡明扬、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便体现了近80年来对语言起源问题的新认识,是信而有征的。 当然,人类究竟何时获取语言,如何获取语言,还是尚无定论、需要继续探讨的玄妙课题。目前更应关心的,应是人类语言与动物的交际手段究竟有何不同。动物界也有其交际手段,有些动物的交际手段还相当发达,比如猴子和黑猩猩。人类语言同动物交际最大的不同在于两个方面: 从机理上看,人类语言的句子可以再行切分,可以依据语法把切分得到的成分再行组合,成为新的语言片段,从而能够用有限的符号表达无限的意义。“动物语言”则不具备这种切分、组合功能。 在表达功能上,高级动物一般只能用“动物语言”对现场情景做出愤怒、恐惧或亲昵的现实反应。一些高级动物可能有些记忆或预感,但即便如此,也不大能够用其“语言”对其记忆、预感进行表达。而人类的语言,不仅可以描述现时世界,而且可以追忆过去和悬想未来,可以臧否社会成员和评价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可以虚构出各种故事,并能够将这些故事推演为群体的信仰。语言的这种功能,不仅有利于信息交流、经验积累和发展认知能力,而且还能够进行社会制度的构建,促成精神家园的形成。 凭借语言,人类成为万物的灵长和地球的主宰。当然,这时只有口语,口语的媒介物是声波,语言信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口语受限于空间距离,即便登高而呼,声音也不能达远,需要向远方传递信息,只能派员口传或是以信物代言。口语也受限于时间,声波不能延时,话语出口即逝,前辈的信息只能口耳相授,传留后人。由于没有词典,词语只能在话语中存在,因而词义主要是“当下”的意义,过去的意义较难传承。历史经验主要由荷马这样的人物通过传唱史诗的方式进行传承。 人类是不甘受限的物种,必须寻找打破时空对口语的限制之策,结绳记事、实物传信、图画刻符等等,都是人类为突破时空对口语限制所做的努力。当然,这种限制被有效突破,还要待文字的创制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发明与应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