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先秦虚词“实”“维”“伊”“繄”的用法及其词源关系(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黄易青 参加讨论

    1.2 虚词“实”的词源
    1.2.1 “实”与特指代词“是”、“之/时”之语法比较
    “实”与指示代词“是”“之/时”很近。先看其指示作用,例: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僖五)
    并列分句之间,同样位置和作用,一为“实”,一为“是”,二者无别。再比较:
    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隐六)
    子产曰:“无欲实难。”(襄三十)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终之实难。”(襄三一)
    (赵文子曰):“吾不能是难,楚不为患。”(昭元)⑥
    “无欲实难”与“不能是难”,句式相同,一用“实”,一用“是”。其他二例“实难”句式同于“无欲实难”。它们可与下面例子比较:
    “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昭十六)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立)而无令名之难。”(襄二四)
    “无欲实难”类于“无贿之难”,即“无欲是难”。而且,同是子产(即侨),或用“实”,或用“之”。“之”与“是”同为指示代词,则此种比较进一步证明“实”也是指示代词。
    将上举“实”作主语的例子与“时”作主语的例子比较: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鲁颂·閟宫)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鄘风·柏舟)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大雅·生民)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大雅·生民)
    郑玄笺“时维姜嫄”曰:“时,是也”,笺“实维后稷”曰:“是为后稷。”“是”为主语,则“实”亦为指示代词,作主语。现代一般也认为这种“时”是代词,⑦那么为什么同样位置和作用的、语音与“是”有关系的“实”就是副词呢?
    1.2.2 “实”与“是”“之/时”之音义关系比较
    “实”与“寔”通用,又互为异文,而“寔”又通“是”。《广韵》:“寔,常职切。实也,是也。”训诂家多谓“实”、“寔”、“是”相通,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九“寔实”条曰:
    《尔雅》曰:“寔,是也。”(《诗·小星传》同)《春秋》桓六年:“寔来。”《公羊传》曰:“寔来者何?犹曰是人来也。”《谷梁传》曰:“寔来者,是来也。”“寔”与“是”同义,故《秦誓》“是能容之”,《大学》“是”作“寔”,经传作“实”者,借字耳。(《易·既济》九五“实受其福”,《坊记》“实”作“寔”。⑧《诗·小星》篇“寔命不同”,《韩诗》“寔”作“实”。《燕燕》篇“实劳我心”,“实”本亦作“寔”。《韩奕》篇“实墉实壑,实亩实籍”,郑笺:“‘实’,当作‘寔’。赵魏之东,‘实’、‘寔’同声。寔,是也。”《觐礼》“伯父实来”,郑注:“今文‘实’作‘寔’。”皆当以“寔”为正字,“实”为借字。)⑨
    古音“实”船母质部,“是”禅母支部,“寔”禅母锡部,脂、支本来极近,上古后期在方言中已经相混,其相配入声亦弱化促声尾而相混,故赵魏之东“实、寔同声”,所以上举“实、寔”用法,源于代词“是”的用法及其演变。则本文所举作虚词的“实”,与果实之“实”,只是字形的借用关系,意义和语法上也不是从果实之“实”来,不会是所谓的“确实、实在、的确”之义。
    “之/时”与“是”古音亦近。“之”章母之部,“时”禅母之部,皆读章组(黄侃主张章组古读舌头,则可与下面所举藏文相比),而之与支、脂相近,先秦已然,故郑笺于《周南·汉广》、《召南·鹊巢》、《江有汜》、《卫风·有狐》、《王风·扬之水》、《郑风·羔裘》等12处皆云:“之子,是子也。”“实”与“是”通,“是”与“之/时”通,故“实”与“之/时”古音亦近。⑩
    “之/时”、“实”、“是”可与藏语比较,藏语的’di为近指代词,de为远指代词。二者音义及用法相近。对比于汉语特指代词,《左传》多作“是”、“实”,《庄子》作“之”(之二虫)。为支、脂(入)、之三部相近相通。比较实词,往去之意,《左传》、《论语》作“适”(适齐、适楚),《孟子》、《庄子》作“之”(之楚、之九万里),《史记》多作“诣”。(11)“是”与“之”、“实”,犹“适”(支部入声)与“之”、“诣”,在作为指代和表示“往”义上,它们在上古是方音的不同。大致是东、南方言读之部,中原、西北读支部;“实”、“诣”乃“是”、“适”的音变。表其语音平行关系如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