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构式压制现象分析引导人们对构式形义关系做出新的认识 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来自于对语言(符号)系统的基本单位即“构式”的唯一性地位的确立以及对构式的形式和意义之间匹配关系的重视和分析。虽然构式语法不同流派对“构式”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但各个流派都将它作为一种本体论承诺(ontological commitment)而存在于理论体系中。对构式压制现象的认识正是以此为本体论背景。基于构式压制观念的分析将常规构式/原型构式的形义关系作为参照,认为某些非常规构式、边缘构式虽然在形式配列上跟常规构式相同或套用了常规构式的基本框架,但组构成分的性质并不一致,构式和组构成分之间存在着形式、意义或功能上的冲突。按目前构式压制分析的基本理解,非常规构式、边缘构式出现的动因是组构成分在构式的压力下改变了自己的语义结构/功能特征从而跟构式整体的语义/功能取得了一致。我们则将构式压制理解为构式“招聘”和组构成分“求职”两相契合的互动过程(施春宏 2014a)。无论是哪种理解,都是对构式形式和意义关系的强调,尤其是对常规构式的形义结合体和非常规构式、边缘构式的形义结合体之间的关系的强调。 对非常规构式、边缘构式形义关系的分析会启发人们对既有认识做出新的调整。如通过对“副+名”组合基础的分析,使我们对词类组合的概念基础有了新的重视,而且对交际场景、认知过程在在线句法组合中的触发和同化作用做出新的分析。形义关系离不开语境,是在语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又如通过对例(1)这样的非常规使移构式的分析,使我们对使移构式的语义结构有了新的分析。例(4b)典型地例示了其中的形义关系:语义结构是“X CAUSES Y to MOVE Z”(Goldberg 1995:3),形式结构是“X V-ed Y PP”,其中Y既是X的受事/役事,也是 PP 的位移主体。⑦这个形义关系代表的是一种致使结构关系(属于结果凸显的句式,参见施春宏 2010c):使因事件使某个对象产生某种结果。就此而言,这里的V并非必然要求是三价动词,只要它能够代表使因事件(使移构式对V的句法语义限制来源于此),就可以进入这个结构。在现代英语句法系统中,“sneeze”在现实交际场景中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因此可以进入这种使移构式中。也就是说,例(1)的基本语义内容实际上是“‘He sneezed’CAUSED‘the napkin’MOVE‘off the table’”,当它被包装进“X V-ed Y PP”的结构中时,便形成了一种使移表达方式。由此可知一价动词“sneeze”进入使移构式并没有使自己及物动词化。 就此而言,如果从既有的语法系统的来说,“副+名”中的名词确实受到了构式的压制;而例(1)中的“sneeze”严格来说并未受到什么压制(也就是说使移构式中表达使因事件的动词并不必然要求三价,也可以是二价或一价),只是使移构式表达方式的一种类型而已。一般研究构式压制现象的文献都将此例看作词项和构式之间的形义“误配”(mismatch),然而,如果我们的分析成立的话,那么这种所谓的误配并不存在。例(2)中的“the book”如果从生成词库论的分析思路来看,既可以看作构式压制(“begin”对其宾语具有事件性特征的约束,即所谓的宾语强迫),也可以不看作构式压制(“book”具有施成角色,因而可以进入这个构式)。当然,这些现象都是具有某种特异性的非常规现象,因此都视为构式压制现象也未尝不可,而且有利于借此做出更加充分的描写和解释。构式压制现象分析就是通过对构式中异质性实例的研究彰显特定构式中的特殊形义关系,甚或对常规现象的形义关系做出新的认识,进而对相关现象进一步做出结构化的概括、一致性的概括、跨构式的概括(generalization across constructions)。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