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文字游戏与价值重估——普罗芭的维吉尔《集句诗》(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国外文学》2015年第201 高峰枫 参加讨论

    《婚宴集句》全诗131行,纯由维吉尔诗句拼贴而成,描写的是公元374年举行的一场宫廷婚礼。诗人在自序中说,这是瓦伦提尼安皇帝(Valentinian,364-375年在位)布置的任务。因皇帝先作了一首诙谐的婚礼集句诗,遂命诗人也效仿。在自序中,诗人对“集句”有这样的定义:“最先缀集诗句、写出此种游戏之作的人,称其为集句。作集句诗,全凭记忆,能使分散者连缀,使遭肢解者整合,可发一噱,却不足称道。”(centonem vocant qui primi hac concinnatione luserunt.solae memoriae negotium sparsa colligere et integrare lacerata,quod ridere magis quam laudare possis)③这两句可稍作解释。所谓“缀集”(concinnatio),指的是精选原诗中现成的诗句,重新加以排布。后面一句讲得更明白,“集句”指的是将原本不相连属的、分散于各处的句子(sparsa)予以收集(colligere),将破碎、从原本中分离出的诗行(lacerata)加以聚合,从而形成新的统一体(integrare)。奥索尼乌斯所用lacerata一字很有意味,因动词表示“肢解”,尤指将四肢予以斩断、撕裂。构成集句诗的诗行,被比喻成被暴力所摧毁、分裂的肢体,这一血淋淋的意象透露出,集句诗的写作对于原作象征性地实施了某种“暴力”,造成新写成的集句与原诗之间必定会产生冲突。另外,这两句中,对于集句诗的“游戏性”给予了强调。尝试写作集句诗的诗人并非持严肃的创作态度,而是抱着游戏的想法(luserunt),目的在于博人一笑(ridere)。
    接下来,奥索尼乌斯又用极其精简的语言,将集句诗的特征解释得一清二楚。“请接受这首小诗:破碎趋于连贯;杂归于一;谐出于正;人化为我。”(accipe igitur opusculum de inconexis continuum de diversis unum,de seriis ludicrum,de alieno nostrum...)首先,集句诗虽由原作的片段构成,但本身乃是首尾连贯的作品,原来彼此无关的诗行在新的文本中获得连贯性(continuum)。其次,集句诗不仅连贯,而且从来源分散的、杂多的原诗中(de diversis),经过整合,而形成新的统一体(unum)。第三,原诗可能表现崇高的主题,原诗作者可能力图表达严肃的思想,而如今经过集句诗人的排列组合,往往造成滑稽可笑的效果(de seriis ludicrum)。这仍然是在强调集句诗的游戏性,因集句经常会对原诗有戏仿(parody)的处理,所以集句与原诗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紧张对立。这在后面我们分析基督教集句诗时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最后一点,是讲诗句本身原为他人之物(de alieno),如今被集句诗作者据为己有(nostrum),为我所用。就是说,集句诗有时会生发出前代诗人根本想象不出的新意义、新主题。
    早期基督教拉丁文诗歌中,集句诗这种体裁也颇流行。目前传世的有一组集句诗,一律取材于维吉尔,但主题却是圣经或基督教教义。基督教集句诗的代表作是4世纪中叶女诗人普罗芭(Faltonia Betitia Proba)创作的长诗,传统上题为《普罗芭集句诗》(Probae Cento) 。④这部史诗除起首29行的引子之外,全诗666行的诗句全部来自维吉尔。普罗芭将维吉尔《伊尼德》、《农事诗》和《田园诗》中整行的诗句,有时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重新排列组合;有时将维吉尔完整的诗行拆解,将原诗两个半行(half-line)加以重新剪辑和对接,从而构成新的诗句。她就以这种方式,将《创世记》和福音书的基本情节以诗体形式重新讲述一遍。普罗芭的《集句诗》,从文本表层来看,无任何原创性。诗中差不多无一字出自作者本人手笔,全诗只是缝缝补补,对现成的经典史诗剪接、拼贴了一番。但正是这样一篇古怪的文本,却利用罗马士人耳熟能详的经典诗句,唱出了一首基督教的圣咏。此种移花接木的手法,不仅说明诗人匠心独运,更体现出基督教改造古典文学的独特手段。
    近人对于集句诗未能做同情的理解,特别是崇尚古典文学的学者,对于古代晚期和中世纪的文本经常流露出不屑之意。加上早期基督教文学的研究仍不够充分,所以讨论普罗芭的论文虽有,但集中讨论这首集句诗的专著并不多。⑤在对这首集句诗的分析当中,研究者大都没有给予普罗芭应有的评价。主要原因在于,学者大多未能对集句诗所采用的维吉尔原文本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容易忽视“化用”古典资源这一工作的复杂性。维吉尔诗句即使被普罗芭巧妙地予以“基督教化”,但原诗的本义以及已为读者所熟悉的原诗语境,却不可能被彻底清除。维吉尔的诗歌在4世纪已经被高度经典化,并且成为罗马教育的核心文本。⑥在古代文献中,经常能找到将维吉尔整部史诗倒背如流的例子。维吉尔的诗句即使从原作中抽取出来,重新排列,仍不免要受原来语境的牵扯和束缚,因为这些耳熟能详的诗行属于已被赋予文化权威、享受特权的文句,不管后人如何自由引用、借用、改编,有学养的读者会立即辨认出其出典,会立即联想到产生出它们的“母体”。就是说,很多著名的诗句即使单独出现,其原始语境(出自哪段故事、出自哪个人物之口、上下文如何)也一定会浮现于读者的脑海中。正如巴赫金所言:“词语不会忘记自己的路径,不会彻底摆脱它曾进入过的具体语境的约束力量。”⑦这些词语能始终保持对原始语境的深刻记忆,这种记忆并不因它们从原诗中分离出来而被彻底抹去。
    维吉尔的诗行被放入集句诗之后,必然有某些“残留”的意义如同具有惯性一般,如影随形,紧随原句。这些诗句拒绝被新的语境彻底同化,仍会保持其鲜明的特征。不管它们在集句中被赋予何种角色,它们在维吉尔诗中的原始语境始终不会被遗忘。我们必须密切注意维吉尔原诗的上下文,明确被纳入基督教集句中的古典诗句在维吉尔笔下所指何人、所论何事,再拿来与集句诗中的基督教语境互相对照,才能充分理解和欣赏普罗芭设计出的文字游戏甚至是思想游戏。
    强调集句诗中维吉尔诗行原初的语境,或者说“潜文本”(sub-text),这并不是现代的发明。古代读者在读这首集句诗时,已然非常关注原诗与集句之间的冲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举哲罗姆(Jerome,约348-420年)的例子。哲罗姆在拉丁教父中,以博学多闻著称,因此他的评论可算一份宝贵的历史见证,而且也是我们能找到的同代人对这首集句诗的唯一反馈。在其第53封书信中(约作于395-398年),哲罗姆抨击某些教士过度迷恋古典文学,其中他就提到“维吉尔集句诗”(Vergiliocentones):
    就好像如果我们不读荷马集句诗和维吉尔集句诗,就不能称维吉尔为基督之前的基督徒一样。维吉尔这样写:“少女回归,农神的统治回归,如今新的世代从高天而降。”(《牧歌之四》6-7)圣父这样对圣子说:“我的儿子,我的力量,我唯一的大能”(《伊尼德》1.664),然后我主在十字架上被写成:“言毕,他矗立,心意已决,不为所动。”(《伊尼德》2.650)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