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参见曾大兴《建设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文学地理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杨义《文学地理学的渊源与视境》(《文学评论》2012年第4期)、杨义《文学地理学的三条研究思路》(《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梅新林《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陶礼天《略论文学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012年《文化研究》第12辑)、彭民权《文学地理学的体系建构与理论反思》(《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钟仕伦《概念、学科与方法:文学地理学略论》(《文学评论》2014年第4期)、梅新林《文学地理学:基于“空间”之维的理论建构》(《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等。 ②刘双琴:《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收获与突破——首届中国文学地理学暨宋代文学地理研讨会综述》,《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③如莫砺锋《读陆游<入蜀记>札记》(《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吕肖奂《陆游双面形象及其诗文形态观念之复杂性——陆游入蜀诗与<入蜀记>对比解读》、李德辉《论宋人使蕃行记》(《华夏文化论坛》2008年)、赵永春《宋金交聘制度述论》(《辽金史论集》第四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李辉《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吴晓萍《宋代外交制度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孔凡礼《范成大佚著辑存》(中华书局1983年版)、陈学霖《范成大<揽辔录>传本探索》(《宋史论集》,台北东大出版社1993年版)、赵克《范成大<揽辔录>考补》(《北方论丛》1993年第2期)、刘浦江《范成大<揽辔录>佚文真伪辨析》(《北方论丛》1993年第5期)、陈学霖《楼钥使金所见之华北城镇——<北行日录>史料举隅》(《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史学系1988年版)、周立志《南宋与金交聘研究》(河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与《二卷被忽视的宋金交聘图文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4辑)、黄玲《宋代使金行记文献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王皓《宋代外交行记与语录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等。 ④参见拙作《大数据时代的古典文学研究——以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图像检索为中心》,《文学遗产》2015年第3期。 ⑤(20)(21)(22)(23)(33)(61)《北行日录》,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第六编,第4册,第30页,第12页,第25页,第34—35页,第24页,第20—22页,第27—28页,大象出版社2012年版。 ⑥(35)(62)《揽辔录》,《全宋笔记》第五编,第7册,第20页,第6—7页,第8页。 ⑦⑨⑩(11)(12)(13)(14)(15)(16)(18)(19)脱脱等:《金史》,第1409页,第2781页,第1410页,第109页,第109页,第126页,第140页,第141页,第143页,第149页,第150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⑧脱脱等:《宋史》卷三一,第585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17)施国祁:《金史详校》卷六,第669页,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年版。 (24)《入蜀记》,《全宋笔记》第五编,第8册,第184—186页。 (25)不同算法提取出来的内容大不相同,此处先依出现两处及以上关键词为例,其他更宽泛或更严格的情况暂且不论。 (26)(27)(28)(29)(30)(31)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第9265页,第16927页,第10861页,第27876页,第3538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版。 (31)《归田录》卷二,欧阳修著,李之亮笺注:《欧阳修集编年笺注》,第7册,第135页,巴蜀书社2007年版。 (32)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CHGIS数据说明”,2015年2月28日访问链接如下:http://yugong.fudan.edu.cn/views/chgis_dataphp。 (34)当为癸酉。 (36)(63)《北辕录》,《全宋笔记》第五编,第9册,第195—196页,第197页。 (37)《使金录》,《全宋笔记》第六编,第5册,第119—120页。 (38)李调元:《童山诗集》卷二五,第335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39)厉鹗等撰,虞万里校点:《南宋杂事诗》卷三,第115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0)蒋擢重订:《磁州志》卷八《赋役》,第27页,国家图书馆藏康熙间刻本。 (41)王昶:《滇行日录》,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12卷,第198—199页,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2)舒位:《瓶水斋诗集》,下册,第63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43)恽毓鼎:《恽毓鼎澄斋日记》,第1册,第213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44)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第629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 (45)(46)(47)《河朔访古记》卷中,第27—28页,第32—33页,第31页,中华书局1991年版。 (48)(49)(50)《(嘉靖)彰德府志》,第45册,卷一,第20b—22b页,卷四第14b—15a页,卷四第15b页,《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4年版。 (51)(52)(53)(54)(55)《(乾隆)彰德府志》卷六,第2—3页,第5页,第5页,第12页,第14页,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56)鲁东明、潘云鹤、陈任:《敦煌石窟虚拟重现与壁画修复模拟》,《测绘学报》2002年第1期。 (57)《事林广记》卷二,[日]长泽规矩也编:《和刻本类书集成》第一辑,第217—21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58)阎文儒:《金中都》,《文物》1959年第9期。 (59)徐苹芳:《南宋人所传金中都图——兼辨<永乐大典>本唐大安宫图之误》,《文物》1989年第9期。 (60)周立志:《二卷被忽视的宋金交聘图文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4辑。 (64)岳升阳:《金中都历史地图绘制中的几个问题》,《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