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大数据视阈中的文学地理学研究——以《入蜀记》《北行日录》等行录笔记为中心(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 刘京臣 参加讨论

    二 GIS与数字方志体系
    谭其骧先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出版与数字化、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项目”(CHGIS),对于建立“中国历史时期连续变化的基础地理信息库”都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CHGIS试图建立一个可靠的、开放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而不是仅仅提供一种各要素之间关系封闭的一家之言。CHGIS数据远胜于印刷的纸质地图,它的长处是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修改和更新”(32),这一愿景体现出GIS技术对传统地理学科脱胎换骨式的变革,如果借用到文学地理学、文学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等领域,则会进一步拓宽这些领域的研究思路。
    利用数据挖掘,我们大抵梳理出了文献之间存在的三种关系,简言之就是无关联、互补和部分重合。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经行路线图时,互补、部分重合两种关系能够不断发现相关资料,及时补充、更新已有文献数据,这对于建构开放式数字方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所说的“数字方志体系”,首先是要将方志数字化,变成机器可读的数据。此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三点:第一,利用数据挖掘,从其他文献中寻绎出与方志相关的所有数据,建立关联;第二,依托GIS,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现有坐标基础上,扩大地理文献的标注范围,使方志中更多的府县、都邑、山川、河流、建置、名胜、古迹、驿站等能够在数字地图中被标识出来。这样一来,数字化的方志既与外部相关文献建立了可以随时调用的关联,又能直接将其地理位置呈现在GIS中。如果说前两点是建立关联、增加标注,第三点就是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VR),还原有足够数据支撑的城池区划、布局、建筑等。具体而言,将文献中对某一具体城池布局、宫殿建筑等的详尽记载,诸如方位、相邻、距离、规模等转化为机器可以识别的数据,结合当时、当地的建筑风格,转化为三维模式,还原历史场景。
    《北行日录》《揽辔录》《北辕录》《使金录》皆为宋人使金行录之记载,经行时间、路线、同行者、接伴者、馆伴者等皆清晰,这些数据与GIS结合起来,不但可以绘制路线图,还可以将不同时段经行之异同,如名胜古迹、郡县因革、接洽人物、规章制度等相关文献对观,完善已有方志,是依托GIS构建开放式数字方志体系的初步尝试。我们以《北行日录》等四部笔记汤阴至邯郸段的经行为例,以《中国历史地图集》金、南宋时期地图为底图,看文献中哪些信息可以被提取出来,多少信息能够反映在地图中,多少信息未被反映、但与GIS结合之后是可以呈现在地图中的,又有多少信息因缺少足够的数据支撑而最终也未能在地图中得以呈现。兹将四次经行之文献摘录如下:
    (乾道五年十二月)十四日乙未。晴。五更车行,二十五里至浚州城外。乘马入城,早顿东廊……马行三十里过屯子河……复车行四十五里,过伏道,望扁鹊墓。墓前多生艾,功倍于他艾。经伏道河、伏道店,入汤阴县……县属相州,本二汉荡阴县。羑里城在东南。
    十五日丙申。晴。四更车行,三十六里,至相州城外安阳驿早顿。马入城,人烟尤盛。二酒楼日康乐楼、日月白风清。又二大楼夹街,西无名,东起三层,秦楼也。望傍巷中又有琴楼,亦雄伟,观者如堵。大街直北出朝京门,牌日通远门,皆瓮城……东南二十五里,朝歌城,纣所都也。中出茜草最多,故相缬名天下,俗传漂杵余血所化也。门外过安阳河,至更衣亭,有脊记……虽规模甚草草,然所创见也。至此从便马行,每十里置一马铺。及所过丰乐镇……至漳河……经讲武城……城外高丘相望,号七十二冢……六十里过滏河,上有观鱼亭,颇新壮。少西百余步入磁州,城门与州治相近,篆牌字甚稳,大定五年所立……过惠政门入礼宾坊,又有东溪在驿之东,闻其中是郡庠,有士人十余人。夜宿滏阳驿之东北,望见崔府君庙、灵星门并庙栋。使副以下焚香遥谒……
    十六日丁酉……车行七十里,邯郸县早顿。(33)(《北行日录》)
    (乾道六年八月)壬申,过伏道,有扁鹊墓。墓上有幡竿。人传云:四傍土可以为药,或于土中得小圆,黑褐色,以治疾。伏道艾,医家最贵之。十里即汤阴县。
    癸卯(34),过羑河。上有羑里城,四垣俨然,居民、林木满其中。过相州,市有秦楼、翠楼、康乐楼、月白风清楼,皆旗亭也。秦楼有胡妇……昼锦堂尚存今,尝更修饰之。过漳河,入曹操讲武城。周遭十数里,城外有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数里……甲戌,过台城镇……城傍有廉颇、蔺相如墓。三十里至邯郸县。(35)(《揽辔录》)
    (淳熙四年二月)十四日,至汤阴县。汤阴本荡阴,晋侍中嵇绍死节之所。又有羑里城、羑河、羑市、文王所囚之地。
    十五日,至相州。阛阓繁盛,观者如堵。二楼日“康乐”,日“月白风清”。又二楼曰“翠楼”,曰“秦楼”,时方卖酒其上,牌书“十洲春色”,酒名也。或云韩魏公昼锦堂,今为一贵人宅,石记犹在,好事者扣门打碑,不禁也。相出茜草,故缬名天下。铜雀台、讲武城、漳河、纣之朝歌城皆在境内。讲武南有塔,闻是旧邺都。高丘相望,名七十二冢,世谓曹孟德狙诈,惑后人,使迷其葬所。相实古邺相,魏文侯始封之地。
    十六日,至邯郸县。(36)(《北辕录》)
    (嘉定四年十二月)十三日辛卯,晴。早顿卫县……七十里至汤阴县。未至县,过伏道,遥望扁鹊墓,相传墓上土可疗病。祷而求之,或得小圆如丹药。夜行四十里。
    十四日壬辰,晴。早顿相州安阳驿,今为彰德府……市中有秦楼、翠楼。北过漳河,历曹操讲武城,周遭十数里,凿城为路,外即其疑冢,金人尝增封之。六十里至磁州。将入城,过滏阳河……夜行六十里。
    十五日癸巳,晴。早顿邯郸县。(37)(《使金录》)
    四次北上,汤阴至邯郸段的经行路线虽略有细小差异,但大抵相仿,都是沿着汤阴-相州-邯郸一线行进,这三个点以及羑里、丰乐镇、滏河(滏水)、台城镇等也都能在数字地图中呈现。但是宋辽金时段《中国历史地图集》毕竟只涉及11028个坐标,像扁鹊墓、昼锦堂、七十二冢之类遗迹,像康乐楼、月白风清楼、秦楼、翠楼之类的酒楼,像屯子河、伏道河之类的河流,像安阳驿、滏阳驿之类的驿站,皆因没有准确坐标而无法在数字地图中呈现,或者说无法转化成能为GIS所识别的数据。因而,即使这些遗迹、酒楼、河流、驿站承载再多的文化、历史等意义,也仅限于文献层面,无法为GIS所用。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尽可能地将这些沉淀着浓重历史内涵的文献,转化为能为GIS识别的数据。
    此类转化,基本按照“读取文献-抽取特征-挖掘关联-建立联系”的思路推进。从笔记文献中提取特征信息,仅仅是第一步,这一步我们已经可以做到。第二步,就是以这些信息为索引,依托数据挖掘,从其他海量文献中挖掘与之相关的信息。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浅层次的挖掘,必然会带来大量的干扰数据;只有通过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使机器模仿人脑机制来面对数据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假设我们挖掘到了与索引词汇最为密切的信息,那么接下来,就是将这些数据返回,在数字地图中定位索引词。这样一来,诸如秦楼、滏阳驿等在数字地图上被标识出来的同时,还可以将其他文献中与之相关的信息同时呈现。
    愿景与现实之间存在多大的距离,是一苇可航的浅河,还是鸿飞不度的深壑?只有经过数据挖掘之后才会知道。为了准确定位秦楼、滏阳驿,是否要挖掘所有已数字化的文献?从理论上讲,基数越大,越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四次北上,皆经相州,皆言及相州之酒楼,简单梳理如下:
    自乾道五年十二月至嘉定四年十二月四过相州,横跨半个世纪之久。四次经行,四见秦楼,三见康乐楼、月白风清楼、翠楼,一见琴楼。我们首先要考察这些酒楼在相州城内的具体位置。恰好范成大《石湖诗集》卷一二也曾提及秦楼、翠楼,《秦楼》诗前小序称其“在相州寺中”,《翠楼》诗前小序称:“在秦楼之北,楼上下皆饮酒者。”小序为进一步细化秦楼、翠楼方位提供了信息。
    清人李调元有《过彰德府太守卢介轩崧出饯留别》诗,为其经过彰德府与旧识卢崧赠别之作,中有“今日又过彰德府,十洲春色满秦楼”(38)之句,即用《北辕录》秦楼卖十洲春色酒之事。再如陈芝光亦曾化《北辕录》秦楼卖酒一事入诗,其云:“春草江南剩一丘,空堂馁鬼故园愁。十洲春色重门里,余得春风旧酒楼。”作者于诗末自注所用之典:“《北辕录》:‘淳熙丙申,诏待制敷文阁张子政充贺金国生辰使,至相州,阛阓繁盛,观者如堵。二楼,日“康乐”,日“月白风清”。又二楼,日“翠楼”,日“秦楼”。时方卖酒其上,牌书“十洲春色”,酒名也。……’《揽辔录》:‘昼锦堂尚存,北人尝更修饰之。’”(39)从技术的角度看,这两首诗未能提供GIS所需的方位数据,对增加地图标注而言意义不大。但从文献的角度看,却又是《北辕录》《揽辔录》等笔记在异代的影响体现。因此,它们的意义更侧重于文献,而非地理方位。
    从《北行日录》等笔记,到范成大的诗序,再到清代的两首诗歌,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去还原宋代相州秦楼、翠楼的方位、规模及其文学层面的影响,但已发现的数据不足以支撑我们完成这一还原。因此,对秦楼、翠楼,现在只能做到勾勒出与其相关之文献,仍然未能利用准确的数据对其在GIS中进行标注。这是可能会遇到的第一种情况。
    滏阳驿的情况是否会好一些,是否能挖掘出对定位具体方位更有用的信息?一般而言,方志中多有驿站之记载,故而先从方志入手。
    嘉靖《磁州志》卷上记载:“滏阳驿,在州治东北一里。洪武二年同知李名建,永乐十三年知州章士浡修,成化十八年知州张梦辅修。”同书卷中、卷下分别有山阴刘湜所作《重修滏阳驿记》《滏阳驿厅壁歌》。康熙间蒋擢重订《磁州志》卷八《赋役》“驿站”中亦有“滏阳驿”,但仅言其“马驴二十八匹头,每匹头银二百七两,共原额银五千一百六两……”(40),并未涉及具体方位。《(雍正)畿辅通志》卷四三记:“滏阳驿,在(磁州)州治南一里。”至于同治十三年《磁州续州》与民国三十年《磁县县志》皆未曾言及滏阳驿。
    这几部方志中提供了明清时期滏阳驿与当时磁州州治的相对位置,对于绘制明清时的地图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还原宋代的滏阳驿方位意义仍然不大。
    那么,类似于《北行日录》之类记行之作,是否会记载滏阳驿?我们发现清人王昶曾于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十日自北京启程南下云南赴阿桂幕府,其《滇行日录》对沿途驿站之记载,颇有史料意义。如其称:“(十月十五日)抵邯郸丛台驿,宿,连日无风,颇暖。十六日……行三十余里……又三十里抵磁州滏阳驿,又三十五里过漳河……过河为河南安阳县界……又三十余里抵安阳邺城驿……又七十里抵汤阴宜沟驿。”(41)他所提供的行程距离,也属于地理信息中的一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驿站间距离之差异。例如《云麓漫抄》就记载了宋代驿站之间的距离,可与此并观。
    舒位也曾自北南下,途径良乡、涿、定兴、安肃、清苑、定、新乐、正定、赵、柏乡、内丘、邢台、沙河、邯郸、磁、安阳、汤阴等地,《瓶水斋诗集》卷一五收录了经行上述之地所作之诗。如他写磁州的《磁》诗:“饭讫滏阳驿,临流重惘然。不知求水利,空费雇山钱。青杀三洲荻,红收万井莲。郦元诚酷吏,无碍著书传。”(42)诗歌景语与议论并存,首句“饭讫滏阳驿”从侧面说明滏阳驿在清中叶舒位之时仍发挥着作用。这些诗歌正可与《北行日录》等行录笔记以及相关方志并参。再晚一些的恽毓鼎曾在光绪二十九二月二十三日的日记中写道:“五十里过杜城铺,汉杜公乔故里。又二十里宿磁州滏阳驿。城外即滏水也。”(43)这也是一条经行滏阳驿的例子,可以为我们提供光绪二十九年滏阳驿的数据。
    由此可见,与滏阳驿相关之文献,关于地理方位的信息主要集中在明清方志和行录当中,所以抽取出来的方位数据对于建构明清时期的数字地图极有意义——《中国历史地图集》明清两代皆未标识出滏阳驿,寻绎出来的滏阳驿与州治之距离、方位,可以利用GIS将其呈现在数字地图上。我们是由关注宋金时期的滏阳驿方位展开,虽未能还原其在宋金时的方位,却寻绎出它在明清两代的方位数据——至于这些数据是否足够支撑起具体的定位,这个问题可以再讨论,但思路与方法无疑是准确的。这是可能会遇到的第二种情况。
    以上是我们选择的难度较大的两种情况。秦楼、翠楼之类,本身并无特殊之意,所以很容易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作为驿站出现的滏阳驿,它只可能与方志或经行此地之人产生联系,故而它的方位性较之文献性要强一些。第三种情况,就是一些本身蕴含着历史意味的古迹,如昼锦堂(及其与韩琦相关的一系列建筑)、扁鹊墓等,较容易从方志和其他文献中挖掘出对于方位和文献都有意义的信息来。
    至正五年(1345),迺贤“出浙渡淮,溯大河而济,历齐、鲁、陈、蔡、晋、魏、燕、赵之墟”,成《河朔访古记》。该书对“古山川、城郭、邱陵、宫室、王霸人物、衣冠文献、陈迹故事暨近代金宋战争疆场更变”考订甚详,“其山川古迹,多向来地志所未详。而金石遗文,言之尤悉”(44),对于了解元时河朔之地居功甚伟,我们节录两段,看其对与韩魏公相关之处的记载:
    彰德路总管府治后花圃曰“康乐园”。昔宋至和中,韩魏公……大修亭池,名曰“康乐园”,……魏公自为记,书而刻诸“昼锦堂”上。园中旧有七堂,曰“昼锦”、“燕申”、“自公”、“荣归”、“忘机”、“大悲”、“凉堂”。又有八亭,曰“御书”、“红芳”、“求已”、“迎合”、“狎鸥”、“观鱼”、“曲水”、“广春”。又有“休逸”、“飞仙”二亭。……今园亭废毁,皆不可考。惟“飞仙”台基在府治“敏公堂”后,今构“观音堂”其上。台北十余步,踰小巷后园,有“休逸”台基、“面山”亭基,金节度完颜熙载作“养素楼”其上,今废。其碑尚存,其余则不可知矣。……十二月,予至彰德府治后,因游“康乐园”,今皆菜畦麦陇,可考者,惟“休逸”荒台基,余皆不复辨矣。(45)
    彰德城中嘉惠曲昼锦坊,故宋丞相魏国忠献韩公琦之庙在焉。重门修庑,中为大殿,殿肖公像,衮冕龙榻,侍从之臣,相向拱立,俨然庙堂气象。……庙昔有宋中书舍人王靓所撰碑,兵毁不存,国朝重建庙碑一通,晋州判官高书训所撰……庭西昼锦堂记碑一通,至元间再摹而刻,宋参知政事欧阳修撰,翰林学士蔡襄书,龙图学士邵必大篆,世称为“四绝碑”云。府学之西亦有公祠堂,宋鄂州嘉鱼令邱鄜为撰庙记,其碑今置府学仪门下。……昼锦新庙殿壁,龛公书《昼锦堂》诗石刻一道,诗曰……西庑则有郡人缑山杜英所题诗扁,诗曰……按公薨于相之府治,英宗震悼,命陪葬山陵,其家恳辞,乃命入内都知张茂则勅葬公于安阳县西北三十里丰安乡,天子御制碑文,题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命龙图阁学士宋敏求即坟所书册,赐守坟寺曰“传孝报先之寺”云。十二月予偕下郏人李亨至祠下谒拜,读庭下二碑及读诗扁而退。(46)
    《河朔访古记》记伏道之由来、扁鹊之册封、庙墓之方位与题撰亦甚详细:
    扁鹊庙碑,在汤阴县东南二十里伏道村。村之道左一碑,题曰“神应王扁鹊之墓”,其庙并在墓侧,庙有二碑……墓旁生艾治疾,为天下第一,今每岁充贡云。伏道者,昔商纣知狱繁民怨,乃置防城,以兵防羑里之囚,又伏兵于道左,故云。庙壁有左司刘昂题诗一首……宋仁宗景祐元年九月,诏封扁鹊为“神应侯”,因上疾愈,从医者许希有之请。今曰“神应王”,未详何代所封也。(47)
    相较之下,《河朔访古记》较之《北行日录》等四部笔记所记更为详细。如果说笔记是用粗线条勾画轮廓,那么《河朔访古记》则偏重于细笔勾勒,展示的是布局等细节。这些细节中不但包含着丰富的文献资料,可补史料之缺;还有对于方位、布局等的记载,对于还原历史现场极富支撑力。
    我们再看明清两部方志对此的记载。嘉靖《彰德府志》记昼锦堂、韩忠献庙等相州古迹如下:
    韩忠献宅,在宋相州廨内。宅后堂曰“自公”,后为州园,亭曰“红芳”(南临小池,池边有古杏二株),直亭北曰“飞仙台”,台北曰“御书亭”。公堂后曰“昼锦堂”,堂西曰“求已亭”,直东曰“狎鸥亭”,亭后曰“忘机堂”,亭前临池,池南曰“观鱼亭”,西北曰“康乐园”,北曰“休逸台”,直台东曰“广春亭”,台北曰“曲水亭”,亭北有池,北有“荣归堂”。至和中,公再以武康之节来治乡郡,始建私第,作“醉白堂”,有苏轼记。(48)
    韩忠献庙,在府治东南昼锦坊庙后作昼锦堂。岁以七月二日祭。正德丁丑,都御史李充嗣命陈策刻陈荐所撰志于石,树庙前右。(49)
    扁鹊庙,在县(按:即汤阴)东二十五里伏道村(50)。
    乾隆五年(1740)《彰德府志》记载道:
    昼锦堂,宋韩魏公琦判相州,建于州廨内。明洪熙初改建于县治东南魏公庙后。万历十一年,推官张应登重建。今昼锦堂后为“忘机堂”,东为“狎鸥亭”,西为观鱼轩,再后东西草亭各一。国朝康熙十七年,知府邱宗文增修。乾隆二年,知县陈锡辂重修。《旧志》称……今俱不可考。又《省志》载“德礼堂”在府旧治内,为魏公所建,西有“面山亭”,东有“见山亭”,熙宁中知相州张宗益建。西北有“燕申堂”,金太安中知府事丰王珣建,俱废不可考。又魏公曾孙肖胄守相州,建“荣事堂”,今亦移建“昼锦堂”之左。欧阳修作《昼锦堂记》,蔡襄书碑,今在魏公庙右。
    醉白堂,旧在城北。宋熙宁中,韩魏公琦复领节治乡郡,始建私第,作堂于池上,苏轼为记,堂久芜没。明隆庆年间,同知王师文以县学为“康乐园”,旧址因重建“醉白堂”,刻记于石,后复废。国朝康熙十年,于县学东北隅掊土得碑,知县张凤翥复建堂三楹,肖像奉之。又魏公有“戅老庵”、“虚必堂”,俱在北第内,当与“醉白堂”相去不远,今亦不可问矣。(51)
    伏道店,在(汤阴)县东十二里。纣置兵防城,以卫羑里,又于伏道设兵焉。今泊中产艾,善疗疾。民居善陶瓦。(52)
    讲武城,有二,一在漳河北,一在滏阳南,皆曹操所筑。(53)
    韩忠献公琦墓,在(安阳)丰安村……宋乱,寺毁于兵,墓亦残毁。明弘治间,知府刘聪筑垣树碑,作享堂三楹,命役二人守之,今废。(54)
    扁鹊墓,在(汤阴)县东伏道社……墓在庙后。(55)
    从元明清三代有关相州地理的记载中,发现后代对于前代文献既有撮抄,又有因时而异的修正,这正是地理文献代际传承的特点。在楼钥、范成大的笔记与诗集中,出现了“伏道”、“伏道河”、“伏道店”,“伏道”到底一个什么样的地名?元人迺贤明确指出,“伏道”是一个村落,并指出其源自商纣伏兵于道之意。至正时,伏道村在汤阴县东南二十里;嘉靖间,伏道村在汤阴县东二十五里;康熙间,伏道店在汤阴县东十二里。东南二十里、东二十五里、东十二里,这是诸方志对伏道村(店)与汤阴县方位与里程的不同记载,据此,我们可以将伏道村、扁鹊庙等准确标示在元、明、清三代的数字地图上。这类精细数据对完善、细化数字地图的意义甚大。
    利用数据挖掘,找寻出文献之间的关联,是我们进行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前提。第二步,是利用前期数据挖掘中寻绎到的关联,特别是一些方位数据,增加地名等的标注范围,使更多的地理信息可以被标注出来。这两点,一是侧重于文本处理,它使得海量信息因被找到关联而成为有活力的、可以互动的统一体;二是增加了地理标注,它使得更多的可标识的地理位置能在空间上延展开来,换言之即是我们将传统的、封闭的地图,变成了随着坐标、方位明确而能够被随时标注的开放式、非线性地图——这是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入手的。那么,有了海量的数据关联,有了更多的地理坐标被标识出来,接下来的研究重点,便是转到微观领域,利用虚拟现实(VR),将一些被标注出来的、文献之间关联也被梳理出来的地理数据以更为直接、可视的形式呈现。或者简单地说,即是用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被标注出来的不同时代的地理数据——它们可能是城池,也可能是郡邑,还可能是宫殿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