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撰写应充分重视社团文学研究(6)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把前人已经梳理考证的文学社团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重点梳理明万历中叶至清康熙初年期间的文学社团。从时间上排列可以发现文学社团历时态演变历程,从空间上排列,可以发现相同地域文学社团的相互存在关系。文献资料分三个阶段考察:以东林为代表的结社;以复社为代表的社团;明亡以后的遗民社团及清初新朝文人结社。把明万历中叶以后的社团及其社团成员作品作为考察对象,重点阅读社团领袖的文集;明万历前的社团主要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社团及其领袖作品为考察对象;另外,那些虽没有入社但和社团有密切关系的人物与事件也不能忽视。具体采取归纳法,即从具体的文本文献中有关社团的记载予以整理归纳,发现合乎历史真实的明清之际文社发展之规律。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具体分析的方法,借鉴当前社会文化批评的已有理论成果和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来展开具体研究,并在具体的论述中侧重对社团文人文本的批评。 总体而言,当前对中国古代社团文学的研究,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文学社团梳理考证基础上,重点从文学角度审视文学社团和文学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获得怎样的文学史地位,以及社团对文学风气的转变,文学派别地域特征的形成起到怎样的作用,从而全方位的展示文学发展客观规律,作为新世纪学术界倡导社团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尝试。 中国古代文学社团发展至明代数量最多,社团内涵也更加广泛,斗争较之历代更加激烈,因此,笔者建议把社团文学的研究放在明代,重点研究明末清初这一阶段的文学社团,时间大致从明代万历末年文学社团蜂起开始,到清康熙初年清政府统治变得稳定结束。原因在于,明代万历末年文学社团开始蜂起,各地社团也逐渐走向联盟,天启四年(1624年)应社的成立则标志着社团文学开始成为文坛主流。从顺治九年(1652年)到顺治十七年(1660年)朝廷两次禁止社盟后,文人结社开始呈衰落趋势;到康熙初年,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开始发展,民族矛盾逐渐缓和,民间虽有结社行为,但已成为落日黄昏。社团既没有了轰轰烈烈的政治斗争,也没有了救国图强的爱国思想和试图以文学革新政治的伟大抱负。把明末清初的时间范围限定这一阶段较为合适。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