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撰写应充分重视社团文学研究(5)
最后,须始终抓住社团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对当前对社团文学进行研究的中心与重点。可以说,对中国古代文学社团文学性的研究是进入21世纪后社团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必然很多,在具体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上也必然多样,如对某一文学社团的历史考证,对某一历史时期文学社团发展变化进程的梳理,对社团成员文学作品的文本解读,对社团文学特色的总体思考,等等。但须始终要把握社团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此项研究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两个极端是,受传统因果式单线逻辑思维研究理路影响,要么只关注社团资料文献的搜集整理,要么只关注作家文本创作的价值判断,而很少有意把二者联系起来作综合考察。这是在此项研究中当慎重思之的。可以说,很多文学家(如吴伟业、陈子龙等)的成功皆由社团培养,围绕他们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创作思想和风格的作家群体,形成文学史上(特别是明末清初)以社团文学为主流文学的文学样态。从这种意义上讲,文学史的撰写应该把文学家放在社团文学的话语背景下来讨论他们的文学创作,有必要把文学家和文学现象纳入社团文学的框架下来进行撰写。这样的文学史撰写才显得更为完整,也更为全面。 另外,当前对社团文学的研究还要采用独特的研究方法:文学研究的关系法,即把作为历史现象的文学社团与文学建立一种存在关系,这种方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功能作用方面,即某一文学现象的出现,文学社团是如何造成的,其推动作用如何等,如可以考察文学社团如何促进文学复古思潮的兴盛的,在文学社团与文学思潮之间建立一种的存在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论:第一,文社把复古作为文学宗旨,从制度上进一步确立了文坛复古方向。第二,社集活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社集主题多宣扬文学复古思想;社集成员数量众多,文学复古思想深入其中,社集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复古思想亦在全国得到宣传;南京社集活动十分频繁,有效推动了复古思想的传播。第三,编选社稿活动对文学复古思潮的盛行亦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文社士子往往把复古作为编选社稿的指导思想;分工分地合作编选社稿方式有效宣传了文学复古思想;社团编选古人古文既给社团文人提供可供师法的复古范文,又给社团文人提供文学复古实践平台;社稿作者队伍的扩大,以及书商对社稿编选的参与,皆有效推动了文学复古思想在文坛的传播,文学社团就是这样促进文学的发展的。以上笔者所论,就把文学社团和文学之间建立了一种关系。还可考察文学社团与明清地域文学之间的关系,重点从文学社团角度考察文学流派地域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文学流派的社团建构新格局,一改以往学术界对文学流派的历时态现象陈述。从文学社团角度研究明清之际文学流派显得相当薄弱,目前仅有笔者《文学社群与明清地域文学流派》一文[9],仍有待于引起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 二是影响效果方面,即社团组织活动对文学家思想及其创作具有哪些改变,出现怎样的新特点等。文学社团本为科举,文社士子经常举行诸如编选社稿,举行社集等科举运动,文社这些科举活动对文学家及其创作有产生重要影响。据笔者考察,在文学实践层面上,文学社团主要倡导科举尊经思想运动和重法思想运动过程,使得文学家散文创作形成“楹桷榱题,指挥如意”的新特征,社团文人创作八股文借鉴古文法,创作古文借鉴时文法。文学社团对当时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文学社团的选文活动导致文学家在创作题材、体裁、思想内容及艺术性等方面具有趋同倾向,并对文学家的思想心态产生影响。这样就从“文学影响”角度把文学社团与文学建立了一种关系。因此,研究社团文学,既要关注文学的历时态现象式陈述,还要对社团文本进行批评式解读,并在批评中寻找作为历史文化现象的文学社团与文学之间的存在关系。这种“关系法”正是当前文学史著编写所思考的新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是,把前人已经梳理考证的文学社团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重点梳理明万历中叶至清康熙初年期间的文学社团。从时间上排列可以发现文学社团历时态演变历程,从空间上排列,可以发现相同地域文学社团的相互存在关系。文献资料分三个阶段考察:以东林为代表的结社;以复社为代表的社团;明亡以后的遗民社团及清初新朝文人结社。把明万历中叶以后的社团及其社团成员作品作为考察对象,重点阅读社团领袖的文集;明万历前的社团主要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社团及其领袖作品为考察对象;另外,那些虽没有入社但和社团有密切关系的人物与事件也不能忽视。具体采取归纳法,即从具体的文本文献中有关社团的记载予以整理归纳,发现合乎历史真实的明清之际文社发展之规律。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具体分析的方法,借鉴当前社会文化批评的已有理论成果和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来展开具体研究,并在具体的论述中侧重对社团文人文本的批评。 总体而言,当前对中国古代社团文学的研究,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文学社团梳理考证基础上,重点从文学角度审视文学社团和文学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获得怎样的文学史地位,以及社团对文学风气的转变,文学派别地域特征的形成起到怎样的作用,从而全方位的展示文学发展客观规律,作为新世纪学术界倡导社团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尝试。 中国古代文学社团发展至明代数量最多,社团内涵也更加广泛,斗争较之历代更加激烈,因此,笔者建议把社团文学的研究放在明代,重点研究明末清初这一阶段的文学社团,时间大致从明代万历末年文学社团蜂起开始,到清康熙初年清政府统治变得稳定结束。原因在于,明代万历末年文学社团开始蜂起,各地社团也逐渐走向联盟,天启四年(1624年)应社的成立则标志着社团文学开始成为文坛主流。从顺治九年(1652年)到顺治十七年(1660年)朝廷两次禁止社盟后,文人结社开始呈衰落趋势;到康熙初年,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开始发展,民族矛盾逐渐缓和,民间虽有结社行为,但已成为落日黄昏。社团既没有了轰轰烈烈的政治斗争,也没有了救国图强的爱国思想和试图以文学革新政治的伟大抱负。把明末清初的时间范围限定这一阶段较为合适。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