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明代赠序文中的政治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 张德建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以政治文化为中心,以权力、自我为切入点,可以对明代赠序文进行整体研究。赠序文在明代渐成流行文体,成为官场上政治形象塑造的工具,并由此形成相应的权力网络,显现出突出的团体意识。权力制约下的自我仍有着不同的存在空间,以时代为序可梳理出“自我”在赠序文中的三种存在方式:或成为循守法律、克己奉公的官员,或表现为激烈的政治批判,或疏离政治,寻找真实自我。
    关 键 词:赠序文/政治文化/权力/自我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散文序跋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5ZD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德建(1963- ),男,河北唐山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
     
    一、引言
    在文学研究中,政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层面,在古代文学研究中更是如此。但政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政治如何进入文学,影响文学,文学如何表现政治,就不是简单的背景式说明所能切入的。本文采用了政治文化的概念,以此由文学切入政治。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进程所形成。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角色者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1]29赠序文正是这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的充分体现,它所表现的政治文化不同于奏疏应用于官方正式场合,不同于书信的私密与单向性,不同于论说的理论研讨性质。赠序文的独特性表现为公开性、开放性、交游性,最直接而且全面地展示了不同时期人们的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政治行为、政治要求和在文化、制度、法律等方面的思考,并且在作者与赠予对象、文章读者之间建构了一个交流平台,从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对政治文化有着突出的塑造作用。
    在政治文化的作用下,形成相应的文化权力,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通过渗透作用,将制度下的权力意识渗透到人们的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从而获得合法性;二是官员为获取权力的体制内运作,他们既要实现制度下权益的最大化,也需要表达思想观点和政治理念,利用赠送这种文化习尚来获取权力,围绕着官员考察、升转、贬谪来塑造形象。自我是个体生命追求、精神信仰、人生境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产物,受到现实社会的约束、限制。在中国古代,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权力运作对个体自我思想、行为、言论影响最大,从而产生严格的自我约束、自觉遵从甚至是赞美之情。但自我总是有一种对抗世俗的冲动,欲保持自我信仰纯粹性,实现经世济民的伟大目标,追求更高人生境界以及自我生命满足。因此,权力支配下的赠送行为及赠序文的写作也成为塑造、表现自我的舞台,自我并没有丧失在制度和权力的漩涡之中。这正为文人官员提供了一个理性和感性并存的空间,这也是赠序文保持文学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文体的背后往往有某种社会行为作为支撑,如此这种文体才有生命力,中国文化最重离别,故赠序文流行于世。古人有临别赠言的习尚,郭维藩《高司谏出使诗序》:“昔子路去鲁,请赠言,颜渊告以去国反国之道焉,及颜渊请处,子路告以居国之道焉,辞不蔓,指不泛,君子曰知言哉!”[2]卷八赠言内容有二,宋讷云:“予尝观韩文公送人诸序,有规体,有祝体。”[3]卷六《送滑县主簿吴景文辞职序》所谓“规体”,是说赠序文的规劝性质,丘濬《赠段可久宰福山序》谈及赠序文写作时曾说:“慕古人赠处之义,方将有所规焉。”[4]卷十三方孝孺说:“古之赠言者,非所称其所已能,盖以增益其未至者耳。”[5]卷十四《赠林士恭序》张宁《书赠言卷后》:“赠者,有增于人之谓也,虽与之而无增于人,何以赠为?”[6]卷二十朱曰藩《赠大司寇箬溪顾公考绩入朝序》:“夫赠,增也,财赠之使富增于本,言赠之使行增于善,古之道也。”[7]卷二十六虽为实用,但其要在“规”,在“增”。赠序文中,祝辞也是必不可少的,马中锡《赠李明府汝弼序》说当时众人送行文字皆“勉以入为台郎,至形诸笔舌,率皆谀词而少规讽”[8]2897。这类祝辞在赠序文中屡见不鲜。在儒家思想文化背景下,不论是规劝,还是祝颂都要以道为中心,张旭《练溪别意序》:“言之所在,道之所在也,大伦之中生我者亲,当孝;食我者君,当忠;与我同气者兄弟,当友;言不及此,则言为无物矣,恶乎可?故君子于惜别拳拳,以是为言,知所重也。”[9]卷二十四道不是抽象的,而是表现在孝、忠、友及其他社会行为之中。送别行为不仅盛行于官僚、士人之间,也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如医卜、才艺、商贾之中,不论贫寒与富贵,赠序文几乎成为交游的通行证。赠序文在官场最为流行,于官员离别时“例有赠言”[10]卷一《赠梁方伯开府宁镇序》,甚至成为“寮宷中故事”[11]卷九《送邹翰林还吉水诗序》。官场赠序可用于多种场合,或赴官上任,或职满考绩,或代祠出使,或封赠父母,或转调贬谪,或选贡入京,或师友离别,或转徙他方,故赠序最为流行。明人求作赠序文以壮行色,以便交游,或自我表彰,或起制造舆论之作用。赠序文写作成为获得经典支撑并广泛流行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文体,成为文化习尚,并以礼俗化的形式确定下来。这种文体是复杂社会的产物,它包涵了很多不纯粹的东西,而这些恰恰为我们解读古代文学提供了丰富而复杂的文本,提供了各种可能的解读空间,研究的价值也于兹得以体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