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从出土文物看汉代咏鸟歌与爱情故事赋的关系(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齐鲁学刊》 柳卓娅 胡广跃 参加讨论

    二、汉代爱情题材诗赋作品中的咏鸟片断
    汉代不仅有歌赋专门咏鸟,在爱情题材的诗赋作品中还有咏鸟的片段。作为汉乐府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开篇以咏鸟起兴,暗示故事中主人公的被迫分离,依依不舍:“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结尾又以鸳鸯双鸟相向而鸣暗示主人公的感情突破时空,永不断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1](P1038)
    有了这段咏鸟的比兴,整个故事在配乐演唱时美感和意蕴都得到大大提升。
    不仅汉乐府爱情长歌中有咏鸟的部分,汉代爱情故事作品中也常以咏鸟作为隐喻。与汉代相距不远的晋代干宝所作的《搜神记》中有一篇著名的《韩凭妻》,大意是: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甚美,宋康王夺为己有,并囚禁韩凭去做“城旦”苦役。韩凭妻偷传书信给韩凭,用隐语表达了自己的思念和以死相报的想法。不料此信被人搜出,在被释读之后,韩凭自杀。韩凭妻听说后便在与康王登台赏景时突然从台上跳下,侍从连忙揽袖阻止,不料韩凭妻早就偷偷腐蚀了衣袖,衣袖断裂,韩凭妻坠地而亡。她在衣带上留下遗言,希望能与韩凭合葬。康王恼怒不已,不但没有把二人合葬,还故意让两人坟墓遥遥相望,并扬言说此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坟墓相合就不再阻挠。结果,“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9](卷十一,P207)。这个爱情悲剧故事,也是以双宿双栖的双鸳鸯鸟做结。整个故事与《孔雀东南飞》非常相像,都是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但不惜以死明志,而且令人惊叹的是二者结尾都是人化为鸟,如出一辙。
    韩凭与其妻子的凄美故事,比较完整的内容最早见于晋代,但此故事的流传却不是晋代才开始的。《艺文类聚》“鸟部下”鸳鸯类引《列异传》说:“宋康王埋韩冯夫妻,宿夕文梓生,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交颈,音声感人。”[10](卷九十二,P1604)《列异传》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多记录汉代以来的故事,可以推测,此故事应该在汉代就已经广泛流传。而且《搜神记》中“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的语句和《列异传》“恒栖树上,晨夕交颈,音声感人”等语句极其相似,不排除二者存在渊源关系,即《搜神记》有可能参考了《列异传》的文字材料。
    除了《列异传》,出土文物也给我们提供了韩凭故事的宝贵资料。一百多年前,在敦煌莫高窟出土了唐代俗赋《韩朋赋》[11](P137),二千字左右的文字朴实而详尽地叙述了韩朋夫妻的故事。故事前半部分和韩凭故事情节相似而且较《搜神记》更为细致,大意是:韩朋少年丧父,独养其母,远仕前娶贤妻奉母,夫妻情投意合。韩朋仕宋,经久不归,其妻念之,致书于韩朋。韩朋得书心悲,意欲归家而无因由,怀书不谨,遗失殿前。宋王得书,甚爱其言,派遣大臣梁伯速往韩朋家,带韩朋妻入宫。赋的后半部分内容与《搜神记》大体相合,只是叙事更为详细,因而在细节上略有出入。《韩朋赋》的发现,当然也引起了学界极大的关注。容肇祖早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发表《敦煌本〈韩朋赋〉考》[12](P333)一文,把《搜神记》中的《韩凭夫妇》与敦煌《韩朋赋》进行了仔细对比,指出二者“根本出于一个故事”,而且特别强调,《韩朋赋》并非借鉴《搜神记》,而当是由唐代以前的民间传说发展演变而成。在《搜神记》之前,韩朋传说就已经产生而且一直在民间流传,只是《搜神记》的作者是按照自己的趣味以简洁的文笔记录了其梗概而已。《搜神记》没有提到《韩朋赋》前半部分的情节,并不是因为传说中没有这段情节,只是由于这段情节是“《搜神记》所不甚注重的,故未详述”罢了。
    容肇祖的分析和推测在四十多年以后终于得到了出土文物的证实。1979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敦煌西北的马圈湾汉代烽隧遗址发现了一批散残木简,裘锡圭发现其中一段残简正面残存27个字:
    ……书,而召榦傰问之。榦傰对曰:“臣取妇二日三夜,去之来游,三年不归,妇……”[13](P238)
    裘锡圭分析指出,“榦傰”即韩朋,此简所记应是汉代流传的韩朋故事,简文中提到的“书”,应该是指韩朋收到的妻子的来信,“召榦傰问之”的主语当是宋王。综合分析此简内容涉及的正是《韩朋赋》的前半部分,即《搜神记》中没有详细叙述的部分。就此推测,此部分之后应该是与《韩朋赋》记述大概相似的书信被失落而为宋王所得、宋王招韩朋询问的内容。而且,残简所记韩朋在回答提问时说“臣取妇二日三夜,去之来游”与《韩朋赋》中“入门三日,意合同居”的内容正好相合。另外,此简反面居中位置有“百一十二”字样,应是此简在整册中的编号,说明此简如果完整,篇幅应该不少。
    从时间来判断,马圈湾所出汉简中的纪年简,最早的是宣帝本始三年(前71)简,最晚的是新莽始建国地皇上戊三年(22)简[13](P68),韩朋故事残简的抄写时代,大概不会超出西汉后期和王莽新朝的范围,比《搜神记》早了三百年左右,说明韩朋故事在汉代早已流传。
    另外,《韩朋赋》简文中也是采用四言对话体,和汉代很多有故事情节、用对话体、语言整饬、大体押韵的俗赋作品非常相似,也暗示了唐代俗赋也是由汉代俗赋一脉流传而来,即唐代《韩朋赋》作品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汉代俗赋,汉代俗赋中一定有韩朋故事题材的作品。
    由此,参考唐代《韩朋赋》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推测汉代有关韩凭故事的大致风貌,并进一步探讨咏鸟歌与汉代诗赋的关系。《韩朋赋》最后的内容也是借双鸟来歌咏韩朋夫妇感情之深的:
    不见贞夫,唯得两石,一青一白。宋王睹之,青石埋于道东,白石埋于道西。道东生于桂树,道西生于梧桐。枝枝相当,叶叶相笼,根下相连,下有流泉,绝道不通。宋王出游见之,问曰:“此是何树?”梁伯对曰:“此是韩朋之树。”“谁能解之?”梁伯对曰:“臣能解之。枝枝相当是其意,叶叶相笼是其恩,根下相连是其气,下有流泉是其泪。”宋王即遣人诛伐之。三日三夜,血流汪汪。二札落水,变成双鸳鸯,举翅高飞,还我本乡。[11](P141)
    奇树生于道路两旁,“枝枝相当,叶叶相笼,根下相连,下有流泉,绝道不通”,紧紧扣着韩朋夫妇深厚的感情;最后诗文的落脚于“二札落水,变成双鸳鸯,举翅高飞,还我本乡”,也是主人公的精魂变成鸳鸯鸟,飞回故乡,不离不弃。唐代俗赋如此,同题材的汉代俗赋作品与之一脉相承,内容上也不会相差太多,最后也应该是对韩朋夫妻精魂化鸟双飞而去的咏叹,也只有这样,才能与流传到稍后时期的《搜神记》和《列异传》等文献的叙述相一致。
    从《孔雀东南飞》和汉代韩凭故事,可以管窥在汉代爱情题材赋作中对恩爱之鸟的歌咏,而且这些歌咏呈现的鸟意象极其相似,都是拥有美好感情的夫妻遭到厄运,生时无力与命运抗衡,死后化为双鸟,交颈合鸣,音声感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