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参见孙昌武《支遁——袈裟下的文人》(《中国文化》1995年第2期)、陈允吉《东晋玄言诗与佛偈》(《复旦学报》1998年第1期)、蒋述卓《支遁与山水文学的兴起》(《学术月刊》1988年第6期)、张伯伟《禅宗与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普慧《慧远的禅智论与东晋南朝的审美虚静说》(《文艺研究》1998年第5期)等。 ②本文所引诗歌,皆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③《广弘明集》卷三○上,《乾隆大藏经》第一一六册,河北佛教协会2005年影印本,第212、211页。 ④阮阅《诗话总龟》卷四七《神仙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60页。 ⑤康僧渊,《广弘明集》、《释文纪》等均作庾僧渊。“庾”乃“康”之形讹。张、康之赠答是在东晋成帝七年之后,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名士与名僧之间的赠答诗。 ⑥《法苑珠林》卷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45页。 ⑦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73—174页。 ⑧陈允吉《佛教与中国文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8页。 ⑨《广弘明集》卷一五上,《乾隆大藏经》第一一五册,第587页。 ⑩《广弘明集》卷三○上,《乾隆大藏经》第一一六册,第213页。 (11)严可均《全晋文》卷一六五,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2425页。 (12)《世说新语·容止》刘孝标注引,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16页。 (13)沈曾植《与金潜庐论诗书》,《滮湖遗老集》,民国戊辰刻本,第1页。 (14)萧驰《佛法与诗境》,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页。 (15)竺法頵事迹无考,然从所归之西山,可知与康僧渊当同居一地,即豫章西山。康僧渊生卒不详,但早于支遁,盖无疑义。综合《高僧传》与《世说新语·栖逸》的记载,此赠答诗的创作时间必在康僧渊成名后、庾亮去世前,即咸和七年(332)至成康六年(340)之间,比支遁佛教山水诗要早很多。支遁渡江以及山水创作虽然不详具体时间,但据相关材料考证,支遁山水诗创作当在永和九年(353)后,比康僧源、张君祖赠答诗创作时间晚十年以上。 (16)沈曾植《八代诗选跋》,《海日楼札丛·海日楼题跋》,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6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