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5)《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941页。 ②(16)(17)(18)(19)(20)(24)(27)(28)(29)(30)(38)(39)(40)(45)(46)(47)(49)(52)(54)(56)(57)(65)(66)(70)(71)(72)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7页,第378页,第886页,第711页,第1089页,第1105页,第1217页,第1095页,第1089页,第1091页,第1107页,第1092页,第1095页,第1092页,第1224页,第1146页,第1147页,第1146页,第1102页,第1094页,第1100页,第1102—1103页,第1106页,第1151页,第1149页,第1150页,第1155页。 ③(26)(62)陈槃:《古谶纬研讨及其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73页,第127页,第129页。 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书店2001年版,第295页。 ⑤关于谶纬与《山海经》的研究,目前学界所见成果主要有王焕然《试论〈山海经〉对谶纬的影响》(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另,曹建国《谶纬叙事论略》(载《文艺研究》2010年第11期)、张泽兵《谶纬叙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对此也有论述。 ⑥⑦孔颖达:《周易正义》,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0页,第74页。 ⑧孔颖达:《尚书正义》,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第127页。 ⑨(63)《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315页,第1775页。 ⑩(11)(12)(59)(60)《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721页,第1746页,第947页,第1912页,第960页。 (13)《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887页。 (14)桓谭:《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8页。 (21)(22)(41)(58)永瑢:《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46页,第47页,第47页,第1205页。 (23)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63页。 (25)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551页。 (31)《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79页。 (32)(33)(34)(35)(36)(43)(44)(48)(50)(51)(53)(55)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55页,第344页,第350页,第352页,第59页,第299页,第393页,第237页,第256页,第422页,第262页,第301页。 (37)《穆天子传》,《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页。 (42)刘师培:《国学发微》,《刘师培全集》第1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481页。 (61)(68)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0页,第31页。 (64)刘师培:《谶纬论》,《国粹学报》1905年第6期。 (67)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906页。 (69)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