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留学生与晚清小说关系考论(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2015年第201 姜荣刚 参加讨论

    
    ①郭延礼《中国前现代文学的转型》,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②泽田瑞穗著,谢碧霞译《晚清小说概观》,参见林明德编《晚清小说研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8年版,第31页。
    ③如周棉对“留学生”的界定即是:“既指那些专门去国外求学者,也指那些‘出洋者’——包括长期在海外居住、游历、考察、工作,同时在海外学习与留学生一样亲眼目睹西方近代文明,在思想上学识上深受影响的人。”(周棉《留学生与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这一界定是相当宽泛的,一些并非真正意义的留学生,如王韬、康有为、梁启超等,皆被囊括进去。
    ④本文以此为基础展开论述,为节省篇幅,除重要留学生个案及例证为明晰起见必须附注留学情况说明外,其他请读者通过文中提供之相关资料予以查核。
    ⑤如孙景贤、蔡元培、杨德森、奚若等。孙景贤1903年发表《轰天雷》,1906年留学日本(参见佚名编《清末各省官、自费留日学生姓名表》,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50辑,文海出版社1978年影印本,第150页)。蔡元培1904年发表《新年梦》,1907年留学欧洲(参见高平叔《蔡元培年谱》,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3页)。杨德森1903年翻译《梦游二十一世纪》,宣统二年(1910)游学比国毕业(参见王澈编选《宣统二年归国留学生史料》,《历史档案》1997年第2期)。奚若为晚清重要翻译小说家,论者多称其为留学生,依据为贝德士辑录之《中国基督教名录》:“奚伯绶(1880-1915),江苏人,卫理会,奥柏林大学文学硕士。”(章开沅、马敏主编《社会转型与教会大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56页)但奚若何时留学并不清楚,据笔者查考,奚若1909年毕业于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王国平《东吴大学简史》附录四,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5页)。张人风、柳和城编著《张元济年谱长编》(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74页)同年十月初四日系载:“奚伯绶赴美,酌送盘费五百元。”此次赴美即为留学,刘廷芳《基督教在中国到底传什么》一文曾说“二十余年前,我赴美留学时”,“同行的伴侣”有奚伯绶先生,并称“他返国后不久,积劳成疾,短命死了”(张西平、卓新平编《真理与生命:20世纪中国基督教文化学术论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页),此文原载1931年10月《真理与生命》第6卷第1期,“二十余年前”恰与张谱所记吻合。由此可知,奚伯绶在晚清的小说翻译活动皆在其留学之前。
    ⑥如金天翮,冯自由《革命逸史》(第3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7页)称其为留学生,但杨友仁《金松岑先生行年与著作简谱》对此颇有质疑(金天翮著,陈雁编校《女界钟》附录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页)。另如狄葆贤,郑逸梅《书报话旧》(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34页)说他早年留学日本,但目前尚未查到可资佐证的材料。
    ⑦潘建国《清末上海地区书局与晚清小说》,《文学遗产》2004年第2期。
    ⑧钱锺书《七缀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51页。
    ⑨容闳著,王蓁译《西学东渐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页。
    ⑩陈季同著,李华川、凌敏译《中国人的戏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11)参见谢长法《中国留学教育史》“留欧学生基本情况表”,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7页。本文论述之福州船政学堂早期留欧生,主要依据谢著,其他则据房兆楹辑《清末民初洋学学生题名录初辑》(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62年刊)、《浙江同乡留学东京题名》(《浙江潮》第3期,1903年)、《湖南同乡留学日本题名》(《游学译编》第10期,1903年)、佚名编《清末各省官、自费留日学生姓名表》、清末日本游学生监督处编《官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影印本)、姚永新集辑《苏州留学生名录(初稿)》(《苏州文史资料》第15辑,1986年)等相关史料。这些史料不载的,文中再附注考证,详情可参见拙著《留学生与晚清文学转型》(未刊稿)。
    (12)曾朴《曾先生答书》,参见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3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08—809页。
    (13)[英]倭斯弗著,严复译《美术通诠》,《寰球中国学生报》第5、6合期(1907年7月)。
    (14)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15)据《浙江同乡留学东京题名》,杨度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留学日本。
    (16)《游学译编》第1期,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月十五日。
    (17)《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页。周树人,据《浙江同乡留学东京题名》,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留学日本。
    (18)王国维1902年2月由罗振玉资助留学日本,入东京物理学校肄业,留四五月而脚气病大作,遂于是年夏归国。参见袁英光、刘寅生编著《王国维年谱长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19)《常熟地方小掌故》“清末的留学生”条,称该县清末留学日本习文理法政的有殷潜溪(次伊)、徐念慈等(参见时萌《徐念慈年谱》,《中国近代文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49页。姚永新《苏州留学生名录(初稿)》亦录其为清末留日学生)。殷潜溪据徐念慈《哭殷君次伊》(《小说林》第5期),于癸卯年(1903)闰五月九日蹈水自尽,则其留日应在此之前。徐念慈与殷潜溪亦师亦友,相交甚深,留日时间当亦在癸卯年以前,因其此后活动历历可考,未见有留学日本之记载,且其第一部翻译小说《海外天》即于癸卯年出版,并曾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江苏》杂志第7期(1903年9月)登载出售广告。
    (20)《曾先生答书》,《胡适全集》第3卷,第809页。
    (21)曾朴就曾将《巴黎茶花女遗事》的翻译与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相提并论,认为正是这两者的出现,“那时社会上一般的心理,轻蔑小说的态度确是减了”(参见《曾先生答书》,《胡适全集》第3卷,第810页)。
    (22)阿英《晚清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页。
    (23)定一《小说丛话》,《新小说》第15号。定一即许定一,参见拙作《晚清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小说观的萌蘖》(《东岳论丛》2010年第4期)之考证。许定-1902年留学日本,1907年病故(影印本《官报》第1册,第238页)。
    (24)《浙江潮》第1期,1903年。
    (25)王栻主编《严复集》第2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0页。
    (26)周锡山编校《王国维集》第2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3页。
    (27)钟叔河编订《周作人散文全集》第1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3页。据《清末各省官、自费留日学生姓名表》(第301页),周作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到日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入学,立教大学文科。未入学前曾入私人讲习班学习外语,参见张菊香、张铁荣编著《周作人年谱(1885-1967)》,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8)《鲁迅全集》第10卷,第168页。
    (29)任访秋将其视为晚清的第二次文学运动,是颇有眼光的。参见《鲁迅散论》相关论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0)陈平原《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31)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中册,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70页。
    (32)林纾《买陂塘并序》,[英]哈葛德著,林纾、魏易译《迦茵小传》,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3页。
    (33)留学情况参见王杰、张金超主编《田桐集·前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4)留学情况参见《两广学务处选送出洋学生详文》,参见李彦福等编《广西教育史料》,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7页。
    (35)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第149、250页)称马仰禹是他在苏州的朋友之一,后又说他曾去日本留学。姚永新集辑《苏州留学生名录(初稿)》称其1904年左右留学日本。
    (36)留学情况参见王澈编选《宣统二年归国留学生史料》。
    (37)留学情况参见谢长法《清末的留日女学生》,《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2期。
    (38)留学情况参见丁天顺、徐冰编著《山西近现代人物辞典》附录《建国前山西留学生资料》,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67页。
    (39)严璩、陈家麟留学情况参见徐友春《民国人物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97、1449页。
    (40)《新小说》第15号。
    (41)据《湖南同乡留学日本题名》,周宏业己亥年(1899)九月到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校。
    (42)魏绍昌等主编《中国近代文学辞典》,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94页。
    (43)陈景韩1899年与雷奋一同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习文学。参见李志梅《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第33页。
    (44)《新小说》第18号内封所载该小说“出售广告”称“梁、程二君留学芝加高大学,以暑假之暇,特以沉博绝丽之笔译成之”。
    (45)二人及后文论及的伍光建皆为福州船政学堂第三批(1886年)派出的留欧学生。参见谢长法《中国留学教育史》,第20页。
    (46)陈寿彭《八十日环球记·序一》,施蛰存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二》,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5页。
    (47)据《清末民初洋学学生题名录初辑》(第50页),卢藉东任明,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二月到日本,光绪二十八年(1902)六月卒业于蚕业讲习所。红溪生,潘建国《清末上海地区书局与晚清小说》一文称其为留学生,然未明所据,今检吴学昭整理的《吴宓诗话》(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00页),知其为汤叡号,即汤觉顿,他于光绪三十年(1904)三月由两广学务处考选咨送日本留学(《两广学务处选送出洋学生详文》,《广西教育史料》,第197页)。
    (48)杨世骥《文苑谈往·徐念慈》,中华书局1946年版,第17页。
    (49)吴梼,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早年曾留学日本,或以为卒于1925年,其小说翻译活动始于1904年,集中于清、民之际,当主要为留学以后事,姑录于此,待确考。
    (50)杨心一,原名杨锦森,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留学美国。详参见拙作《晚清留学生小说家杨心一生平事迹新考》,《许昌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51)留学情况参见牛亚华《清末留日医学生及其对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贡献》,《中国科技史料》2003年第3期。
    (52)留学情况参见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附《中国近现代美术界留(游)学人员名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292页。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二十一日《学部官报》第31期登有《江苏留学日本学生唐人杰等呈所译手工教科书请审定禀批》,可为佐证。
    (53)戢翼翚,光绪二十二年(1896)三月为清廷首批派往日本的留学生。详情可参见冯自由《革命逸史》(第3集,第44页)、刘成禺《世载堂杂忆·述戢翼翚生平》(中华书局2006年版)、实藤惠秀著,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中有关资料。
    (54)据《清末民初洋学学生题名录初辑》(第16、40页),苏子谷(苏曼殊)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八月到日本留学,陈乾生(陈独秀)亦于同年留学日本。二人实际留学时间皆早于此,参见柳无忌编《柳亚子文集·苏曼殊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年表、传略类”、沈寂《陈独秀留学问题再考》(《安徽史学》1992年第4期)。
    (55)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70页。
    (56)鲁迅《致增田涉信》,《鲁迅全集》第14卷,第196页。
    (57)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4页。
    (58)《晚清小说史》,第185页。
    (59)胡适《论短篇小说》,《胡适全集》第1卷,第133页。
    (60)冯自由《革命逸史》(第2集,第31页)说:“戊戌东渡游学,吾国学生入早稻田专门学校(时尚未改称大学)者,罗为第一人。”
    (61)《新民丛报》第26号。
    (62)《开智录》因长期湮没,创刊时间颇多歧异,此据陈匡时《开智录》“整理者按”,参见《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4辑,1987年。郑贯公“己亥(一八九九)秋肄业于东京高等大同学校”,冯自由“十九岁(庚子)肄业东京专门学校(后二年改称早稻田大学)”。参见冯自由《兴中会会员人名事迹考》,《革命逸史》第4集,第57、45—46页。
    (63)《革命逸史》初集,第11页。
    (64)据刘永文编《晚清小说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统计。
    (65)时萌《曾朴及虞山作家群》,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326—327页。
    (66)严家炎《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晚清小说(中译本序)》,陈季同著,李华川译《黄衫客传奇》,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67)据《清末民初洋学学生题名录初辑》(第43页)载,林獬宣樊,福建侯官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到日本,自费,预备入校。
    (68)陈墨峰,原名陈渊,又名陈伯平,字墨峰,1906年到日本东京,“谋学陆军不成,改学巡警”。参见孙元超编《辛亥革命四烈士年谱》之《陈伯平年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版,第115页。
    (69)留学及生平著述参见郭延礼《近代小说家和小说理论家陶祐曾》,《中西文化碰撞与近代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0)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61页)“蒲阳公梦”条称范韵鸾“生平事迹不详”,实未深究,其子范敦民撰有《先父范韵鸾作革命宣传概况》,称范韵鸾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经济”(参见皮明庥主编《武昌起义史》,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402页),今检《官报》(影印本第1册,第85页),有湖北范韵鸾曾向游学生监督处借款五十元之事,知其确曾留学日本。
    (71)参见景克宁、赵瞻国《景梅九评传》,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2)《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第428页)“湘灵瑟”条称胡石庵“生平事迹不详”,而梁淑安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17页)即有“胡石庵”专条,并称他曾被湖北高等学堂保送日本留学,光绪三十年(1904)回国。
    (73)留学情况参见缪俭成、蔡汉伯《缪文公先生二三事》,《如东文史资料》第2辑,1987年。
    (74)据《清末民初洋学学生题名录初辑》(第3页),张肇桐字叶侯,江苏金匮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四月到东京,自费,入早稻田大学校。
    (75)据《湖南同乡留学日本题名》,陈天华星台,湖南新化人,癸卯(1903)三月到日本,官费,入弘文学校。
    (76)《晚清小说史》,第89页。
    (77)于润琦《清末民初的短篇小说》,《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3期。
    (78)胡适《十七年的回顾》,《胡适全集》第2卷,第405页。
    (79)周作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第55—56页。
    (80)《宋教仁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37页。
    (81)转引自刘永文《晚清小说目录》,第402—403页。
    (82)于润琦《清末民初的短篇小说》。
    (83)张天星《报刊与晚清文学现代化的发生》,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第403页。
    (84)范伯群《〈催醒术〉:1909年发表的“狂人日记”——兼谈“名报人”陈景韩在早期启蒙时段的文学成就》,范伯群《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5)论者皆谓徐卓呆早年留学日本,为中国最早的体育留学生之一,但具体留学情况不详,据1924年世界书局出版之《卓呆小说集》所附赵苕狂《徐卓呆传》(参见芮和师等编《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上册,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372页)称其“二十年前”,“负笈日本,专攻体育”,则时间约在1903年前后。另据赵铭彝《文明戏话当年——访问徐卓呆》(参见赵铭彝《涓流归大海》,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第279页)称徐卓呆于1905年回国。由此知徐卓呆的小说活动皆在其留学以后。
    (86)郭延礼推断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的留学生作家在百人左右,显然是低估了人数。参见《中国前现代文学的转型》,第13页。
    (87)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第439页。
    (88)《鲁迅全集》第1卷,第437页。
    (89)在郑春统计的三百位重要现代作家中,具有留学经历的占到半数以上,确切无疑地说明了这一点。参见郑春《留学背景与中国现代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