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留学生与晚清“小说界革命”运动的发起 晚清“小说界革命”的发起自然以梁启超《新小说》的创办及《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发表为标志,这是学界共识。但是,如果我们将眼光扩宽,留学生在这一重要文学运动发起中的作用,更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首先,在梁启超逃亡日本从事的小说活动中,留日学生一直是他的重要襄助者。如罗普(60),他不仅与梁启超合译了《十五小豪杰》,而且还是协助梁启超编刊《新小说》的核心人物。这里仅举一例即可说明,癸卯年(1903)正月梁启超应美洲保皇会之邀,游历美洲,《新民丛报》发布了《新小说》愆期广告,称“本报自昨年十月开办以来,已出至第三册,今因本报记者饮冰室主人远游美洲,羽衣女士又适患病不能执笔,拟暂停刊数月”(61)。羽衣女士即罗普,他“患病不能执笔”成为《新小说》愆期的两个重要原因之一,足以验证上述判断。同时从《新小说》早期发表的撰译小说来看,留学生也占重要比例。该刊早期发表的新小说,以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罗普《东欧女豪杰》与雨尘子(周宏业)《洪水祸》影响为最大,而后两者皆为留学生。 其次,在鼓吹与提倡“新小说”方面,留学生也多有早于梁启超者。且不说早于《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发表的《本馆附印说部缘起》,即与《新小说》同时创刊的《游学译编》,第一期发表了杨度的《游学译编叙》,其中有一大段鼓吹与提倡“新小说”的文字(前文已引),末尾称:“吾知他日小说家之为新中国者,必以为第一回之人物矣,是我民族之幸也。”(《游学译编》第1期)杨度认为对于未来“新中国”的构建,小说家必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与梁启超提倡“新小说”的思路可谓如出一辙。杨文虽与《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十五日同时刊发,但题署时间为是年九月,很可能早于后者。同时,在发表“新小说”方面,《新中国未来记》亦难称开山之作,1900年冬由冯自由、郑贯公创办的《开智录》(62),就登载了两部以外国历史题材宣扬改革自强思想的小说,标“伟人小说”,一为郑贯公的《摩西传》,一为冯自由的《贞德传》。虽然这两部作品内容简略,艺术粗糙,殊不足与《新中国未来记》相提并论,但它却说明当时留学生提倡新小说是一种自觉行为,并非仅受到梁启超的影响,他们在域外受到的文学影响应该是其发起新小说运动的主要思想动力。 因此,如果全面地讲晚清“小说界革命”,它应该是逃亡日本的维新人士(如梁启超等)与其时留学生共同发起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假若忽略后者,对这一重要文学运动兴起的认识显然是不够准确的。冯自由曾说:“庚子以后,东京留学生渐濡染自由平等学说,鼓吹革命排满者日众,《译书汇编》、《开智录》、《国民报》缤纷并起,《湖北学生界》、《新湖南》、《江苏》各月刊继之,由是留学界有志者与兴中会领袖合冶为一炉。革命出版物,风起云涌,盛极一时,在壬寅(清光绪二十八年)上海苏报案前后,已渐人于革命书报全盛时期矣。”(63)这些由留学生创办的刊物大都登载他们提倡的新小说。经初步统计,其时创刊于日本由留学生主办且发表小说的期刊杂志有:《开智录》(冯自由、郑贯公)、《游学译编》(湖南留日同乡会)、《湖北学生界》(湖北留日同乡会)、《浙江潮》(浙江留日同乡会)、《江苏》(江苏留日同司乡会)、《白话》(秋瑾)、《第一晋话报》(山西留日同乡会)、《鹃声》(四川留日同乡会)、《醒狮》(李叔同、陈去病、高旭)、《民报》(张继、陶成章)、《复报》(高旭)、《云南》(李根源、赵伸)、《豫报》(河南留日同乡会)、《法政学交通社杂志》(留日学生立宪派分子)、《汉帜》(陈家鼎、宁调元、景定成)、《中国新女界》(燕斌)、《法政学报》(沈其昌)、《牖报》(李庆芳)、《粤西》(广西留日学生)、《河南》(刘积)、《滇话报》(滇籍留日学生)、《四川》(吴永珊)、《关陇》(陕西留日学生)、《学海》(北京大学留日学生)、《夏声》(陕甘留日学生)、《武学》(留日陆军学生)、《江西》(江西留日学生)、《海军》(留日海军学生)、《留日女学生会杂志》(中国留日女学生会)等,其中发表撰译小说共一百一十六种(64),由于多数不署真实姓名,作者不可考知,但可肯定大部分当出自留学生之手。另外,在国内创刊而由留学生参与编辑,重要的还有《教育世界》(王国维)、《杭州白话报》(林獬、孙翼中等)、《大陆》(戢翼翚、陈冷等)、《觉民》(高旭等)、《中国白话报》(林獬、林宗素)、《安徽俗话报》(陈独秀)、《二十世纪大舞台》(陈去病)、《中国女报》(秋瑾)、《时报》(罗普、陈景韩)、《警钟日报》(陈去病、林獬等)、《神州日报》(杨毓麟)等,其中发表小说亦多为留学生所作,或经由留学生筛选、加工与润色。 同时,晚清还出现了大量小说专刊,对小说革新运动的影响与推动亦不下上述期刊杂志,留学生在其中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以《新小说》、《月月小说》、《新新小说》、《小说林》、《小说时报》这些关键的小说杂志为例,《新小说》在编刊方面留学生的地位不仅举足轻重,而且其前期作者构成,留学生也占半数以上。《月月小说》小说后期聘请的总撰述是陈景韩,而陈同时又是《新新小说》与《小说时报》的灵魂与核心人物。徐念慈是《小说林》的译述编辑,主持者曾朴对其“倚如股肱”,他不仅颇多创新之举,而且其中发表的翻译小说不少署有“东海觉我润辞”字样,以至有些论者将其与周桂笙并称为“开拓翻译新途径的前锋”(65)。这些足以说明,留学生在晚清“小说界革命”发起过程中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