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邺下:展现型文学的开端(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化研究》2015年第 曲利丽 李山 参加讨论

    这种新的文学生态,首先限定了文学表达的内容。过去论者批评邺下文学没有反映民生疾苦,实在是与历史情景不相干。由文学的现场娱乐性决定,邺下的宴饮诗无不是在速写眼前场景:或铺陈宴会的佳肴、美酒、管弦、舞蹈,例如:“佳肴充圆方,旨酒盈金罍。管弦发徽音,曲度轻且悲”(王粲:《公宴诗》);或描写宴会当中文士的风雅活动,例如“辩论释郁结,援笔兴文章”(应玚:《公宴诗》);或抒发沉醉欢乐甚至及时行乐的宴会气氛,“为且极欢情,不醉其无归”(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或表达对曹魏君主的祝愿、感激和赞美之情,例如“愿我贤主人,与天享巍巍。克符周公业,奕世不可追”(王粲:《公宴诗》);等。诗歌表达当下的场景和感受,无疑是当时宴会氛围的需要,也很好地展现了文人的才情雅兴。
    文学的现场娱乐性还造成了同题诗赋的大量出现。现存的邺下同题赋共计126篇,占传世建安赋总数的68%②。这些赋作的题目,多为组织者眼前所见、所思、所感,与作家们当下的生活场景、情感兴会直接相关。例如建安十三年,曹操赤壁之战后引军还谯,途经汉川,思及汉水神女传说,王粲、陈琳、应玚各作《神女赋》;建安十八年,曹操由谯还邺,回师途中遭遇霖雨,曹丕、曹植、王粲、应玚四人都创作了《愁霖》《雨霖》二赋。还有些同题赋作缘于生活当中亲友的变故,如建安十七年冬,阮瑜突然亡故,曹丕“伤其妻孤寡”,不仅作了《寡妇诗》,又命王粲、丁廙同作《寡妇赋》。更多的同题赋是吟咏一时兴起、率尔所指的日常之物,例如柳树、槐树、弹棋、瓜果、鹦鹉、圆扇等。可以说,几乎生活当中所见所遇的一切事物都可入赋,而且越是前人没有写过的题材,就越适合文人骋才炫笔、争新斗奇。
    此外,赠答诗在邺下也开始成为一类引人注目的题材。现存的有,王粲的《赠杨德祖诗》,刘桢的《赠五官中郎将诗》《赠徐幹诗》《又赠徐幹诗》《赠从弟诗》,徐幹的《赠五官中郎将诗》《答刘桢诗》,应玚的《报赵淑丽诗》,繁钦的《赠梅公明诗》,邯郸淳的《赠吴处玄诗》,曹植的《赠徐幹诗》《赠王粲诗》《赠丁廙诗》《赠丁仪诗》等。这类诗除了劝励慰勉、表情致意,显然也是将自己的文采雅兴展现给对方的社交手段。
    当然,写作变为一种社交圈的现场娱乐,并非表明作品就是粗糙随意的急就章。现场创作,往往含有较量才能高低的意味,实际上对作家的写作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有点像当时的清谈③,虽然是一种游戏,但是要讲究见解新颖、说理惬当、文辞优美、风度优雅、声音动听,因此“谈何容易”!而且,邺下的文学生态已如上述限定了表达内容,诗文就不再以表意为宗,而重在怎样写得新巧出彩,怎样表现得与众不同。
    由此,邺下文学出现了一个论者多已注意的突出现象,就是趋于华丽精巧。以往论者多将此归于文学由质朴而踵事增华的发展规律,实际上,这更是邺下汇聚的才子们主观上骋才竞文的结果。文学娱乐活动中的才能较量,促使文人争相运用并创造华美典雅的诗歌语言。例如宴饮诗在语言形式上多骈俪对仗,偏爱富贵的意象,如“珍木”“清川”“金塘”“仁兽”“丹霞”“华星”等,并注意到色彩的描摹与搭配,如“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躍清波,好鸟鸣高枝”(曹植:《公宴诗》)。这使诗歌迅速摆脱了古质朴拙、浅近平易的状态,达到了“诗赋欲丽”的审美要求。
    因为有了观众,邺下才子除了比试文采的华美,更要讲究才思敏捷。一些作家因写作迅速在史书上留下了美好声名,例如王粲“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三国志·王粲传》);“阮瑀据案而制书,祢衡当时而草奏”(《文心雕龙·才略》)。还有一个著名的轶事,曹操诸子现场比试《铜雀台赋》。今观曹植和曹丕的两篇赋作:曹植用的是骚体,共13句161字;曹丕用的是散体,共6句72字。曹植赋豪迈俊爽,曹丕赋清丽优美。曹植赋除去叙写行程和赞颂君王的语句外,直接铺写铜雀台的篇幅和曹丕赋大致相当。总体来看,除去篇幅和风格的差别,两篇文章在艺术水准上应当是各有千秋、难分上下的。但是,曹植赢得了更为显赫的文名和父亲的异常宠爱,原因就在于其援笔立成的敏捷才思。这一点,《文心雕龙·才略》中已有论述:“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儁,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
    注意,追求快速写作在文学史上是一种新风尚,汉代司马相如、扬雄都是无可争议的一流作家,但他们才思都不够敏捷,反而多有呕心沥血、用思精苦的记载。例如司马相如作《子虚》《上林》赋,是“几百日后成”(《西京杂记·卷二》)。而在邺下,写作速度成了判定作家才华的重要标准,这是文学走向展现后的重要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文学当中讲究才思敏捷并非孤立的现象,与社会生活中观察士人颖悟与否主要看其随机应变的言语捷对,属于同一时代的社会风尚。此种例子《世说新语·捷悟》中记载甚多,此不赘述。
    总结上述,邺下文学的核心,就是面向社交圈观众的才华较量和风采展现,此即“展现型文学”的内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