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近代小说与鸦片叙事(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社会科学》(沪)2014年第 施晔 郑秉咸 参加讨论

    (三)鸦片叙事的类型化与模式化
    近代小说鸦片叙事尽管作者不同,情节各异,小说人物也千差万别,但在整体上仍存在着一定的类型化、模式化倾向。以鸦片故事最集中的时新小说为例,46种小说大致可归纳成控诉警醒、教义启示、救时济世、游历见闻四类。除“教义启示”类较为特殊外,因小说征集者傅兰雅为传教士,且“有相当一部分稿件的作者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教会学校和教会大学的学生和老师”(18),因而不可避免地打上基督教义的烙印。(19)其他三类均则较为常见,广泛存在于近代谴责、狭邪、公案、写情类小说的鸦片叙事中。
    “控诉警醒”是最为普遍的类型。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往往会不吝笔墨地叙述主人公为鸦片所误,尤其突出鸦片吸食使瘾君子家庭趋于破败、生活濒于困顿甚至生命受到威胁的严重后果。如《醒世新书》中的秀才何有良恃着家中钱财,交结损友,染上烟瘾,结果产业销完,自觉人生无望而吞烟自尽。更多作者则希望被烟所误者能警醒,安排他们在困顿之极时或受人劝诫,或幡然自醒,最终意识到鸦片之害并矢志戒烟。“救时济世”类故事一般将主人公塑造成肃清烟害、救民于水火的智者及英雄。如《瓢賸新谈》中富有济世之才的主人公梦兰,以布衣身份协助朝廷平定回叛并由此得到重用,后又为国家的戒烟事业殚精竭虑,定章程禁断洋烟,论说痛陈厉害,议禁烟出使欧洲,最终铲除了危害家国民众的鸦片祸患,代表了作者对无烟清平世界的美好愿景。“游历见闻”类则将主人公定位成一个旅行者,通过他的视角与旅途经历广泛反映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鸦片问题。如朱知非的《时新小说》通过云游四方的道人曾知非的视角,遍观世间包括烟害在内的各种险恶,回归家乡后点化众人的故事。
    鸦片叙事的模式化倾向则主要表现为浪子回首、悟而后兴的情节设置及清除烟害、功成身退的英雄想象。
    综观各类涉及鸦片书写的小说,便会发现大部分作者都为鸦片吸食者设计了大同小异的人生轨迹:主人公因各种原因沉溺于鸦片,有的由此败家亡身,有的困顿至极方始戒烟,由于立心不稳以致烟瘾复发,再到最终矢志戒烟、痛改前非。因而鸦片书写在主题意蕴上更倾向于“劝诫”,无论“困顿而悟”还是“信教而悟”均致力于“由误而悟”的叙事取径。大部分作者无意于展现鸦片毁灭吸食者的悲剧,而是试图通过主人公为烟所误后幡然悔悟、“悟后而兴”的情节设置表达鲜明的劝诫立意。事实上,这种叙事模式由来已久,自唐传奇至明清小说,历来多有叙述世家子因嫖赌等行为而败家,落魄后幡然悔悟,最终复兴家业的故事。因而鸦片书写类小说无疑是对这种叙事模式的继承,只是误入歧途的媒介变成了鸦片而已。
    此外,很多作者都敏锐感觉到鸦片吸食在晚清已成为一种社会顽疾,影响着国家命运,阻碍了社会发展。由此,小说的叙事重心不再仅仅落脚于对鸦片现象的表现,而移置到对济世之才的塑造以及对匡扶社稷、革除积弊壮举的叙述上。很多小说试图通过塑造有志于振兴老大帝国的志士仁人,借助他们的卓远见识与杰出才能提出解决鸦片问题的济世良方,最终在革除烟弊、重建清平世界后功成身退。这类故事的构思十分理想化,在一定程度上承继了古代“为圣天子驱除云尔”后急流勇退的英雄传奇的叙事模式。但在这种叙事框架下,常会出现作者借主人公之口大发宏论揭露鸦片之弊的现象,部分小说还会深入分析社会中鸦片问题的症结以及解决之道。这些冗长的议论性文字,虽于小说的鸦片批判主题不无裨益,但往往难免结构松散、情节拖沓之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