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骚动的“松”与“梅”——留日郭沫若的自然视野(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兰州学刊》2015年第201 李怡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王颖,中国古代文学松柏题材与意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2]王富仁.他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境界[J].郭沫若研究,1988,(7).
    [3]刘勰.文心雕龙·明诗[A].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上册)[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69.
    [4]叶维廉.中国诗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93.
    [5][法]波德莱尔.再论埃德加·爱伦·坡[A].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206.
    [6][美]里查·艾伯哈特.我怎样写诗[A].诗人谈诗[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35.
    [7]叶嘉莹.中国词学的现代观[M].长沙:岳麓书社,1990:37.
    [8]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M].赵京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5.
    [9]藤田梨那.郭沫若新诗创作的历史意义——风景、内心世界的发现与言文一致的摸索[J].励耘学刊,2014,(1).
    [10]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中文版作者序[M].赵京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
    [11][14][15]郭沫若.创造十年[A].郭沫若全集(12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43,45,45.
    [12]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04,205.
    [13]福冈市指南[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b45b8f0100a5cd.html.
    [16][17][22]郭沫若.创造十年[A].郭沫若全集(文学编12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45,46,65,72,66,79.
    [18]蔡震.文化越界的行旅[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1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