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想象共和国》:无知是自由的最大敌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未知 韩笑 参加讨论

    曾经凭借《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的阿扎尔·纳菲西带来了她的新作《想象共和国》近日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与《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相距超过十年,这本书获得的赞誉不减:《想象共和国》已经登上了《纽约时报》排行榜,《纽约时报》评价道:“举世瞩目……探讨故事所具有的变革力的动人篇章。”
    中国读者知道阿扎尔·纳菲西也是因为《在德黑兰读〈洛丽塔〉》。2003年,这本书在美国出版后迅速引起全世界关注,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盘踞了超过117周,到目前为止已经被翻译成32种语言,所获奖项包括弗莱德利克·W。奈斯最佳图书奖、国际笔会/玛莎奥尔布兰德最佳回忆录奖、拉提菲·亚谢特最佳图书奖。《在德黑兰读〈洛丽塔〉》讲的是为什么在极权之下,小说会变得那么重要。
    阿扎尔·纳菲西原本是伊朗人,13岁到海外留学,获得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来回到德黑兰大学教授西方文学课程,不过因为在女性的穿着与行为等问题上与校方产生严重分歧,最终她被辞退。后来她回到美国,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就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如今也加入了美国国籍。
    海外留学回国到德黑兰教授文学的时候,恰好遇上伊斯兰革命,她所选用的《洛丽塔》等经典西方文学作品都被政府列为明令禁止的篇目,于是她秘密组织晨间和晚间的读书会,引导她的学生阅读这些经典作品……
    如果说《在德黑兰读〈洛丽塔〉》讲的是为什么极权之下需要小说,那么《想象共和国》则是对身处自由世界却放弃了阅读的社会的批判。它探讨的是为什么在民主社会下,人们依然需要读懂文学作品,拥有一个开放的头脑、一份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一种无法定义的逃离世俗的冲动,成为“想象共和国”的公民。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大获成功之后,阿扎尔·纳菲西受邀去美国给学校、博物馆、图书节和公民组织进行演讲和签售,在西雅图一家独立书店签售的时候,一位年轻人跟她说:“你谈论书是没有用的。这些人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来自另一个世界。他们不在乎书,也不在乎这类东西。你不觉得是因为伊朗有那么多的压迫,所以文学和书籍才特别重要吗?你不觉得在民主国家里,人们对这些东西的渴望并没有那么强烈吗?”
    换句话说,为什么在看上去没什么可担忧的生活里,小说是一种必需品?
    这是《想象共和国》探讨的问题,也是她写作的初衷。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对民主想象的讨论,作者试图表达自由和民主并非轻易获得,人们需要为它们奋斗和牺牲。而书籍充当着重要的作用,人类需要一种寻求意义的热情,特别是当我们身处民主社会,我们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无知是自由最大的敌人。
    阿扎尔·纳菲西为《想象共和国》列出了长长的书单,《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奇遇记》……读者可以在这里读到这位西方文学教授对24部文学作品的解读。最终,重点落在3本上: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辛克莱·刘易斯的《巴比特》和卡森·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你会从中了解这3部以及那24部文学作品为什么重要,应该如何阅读它们,为什么它们能够解释纳菲西向来主张的“小说是民主的氧气”。
    “在想象的共和国,一切理所当然的东西都可能被颠覆。”在《想象共和国》里,纳菲西强调的是用思考和想象去挑战我们的边界,用阅读来突破我们的认知的限制和视野,让我们可以一直充满好奇心,不断地对身边的一切追问、质疑下去。(韩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