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公孙禄对刘歆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所依据。如果我们不从今古之争的角度,而是从具体的“师法”层面,依据《汉书·五行志》及相关古文献,会发现刘歆以刘向首倡的五行相生德运说为基础,至少实施了以下三个层面的“毁师法”动作: 1.以五行相生次序改变传统的《洪范五行传》的文本结构; 2.引五行、星占等数术之学入六艺; 3.统合《易》、《春秋》、数术、律历之学,创建新的天人系统;在天人关系中,从重人事转向重天道。 刘歆的变法乃是汉成帝以来学术发展的结果之一,与董仲舒、夏侯胜、刘向等大儒有着学理上的渊源。刘歆努力完善的五德相生德运新说的确有“要为西汉末年政权危机寻求出路”的动机(35),但又有深厚的学术历史资源作依托。虽然这套理论客观上的确有利于王莽的禅代,但我们也不应将其宏大的理论建设完全视为阿奉之作。 注释: ①公孙禄曰:“国师嘉新公颠倒《五经》,毁师法,令学士疑惑。”(班固《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2册,第4170页) ②详参缪凤林《汉书五行志凡例》,《史学杂志》第一卷第二期,1929年。 ③徐兴无《刘向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认为此顺序的改变是夏侯始昌与刘向等人《五行传》的改变。事实上,夏侯始昌至刘向的《五行传》相比于《洪范》确实有变动,但不是《五行志》中的变动,而是遵循邹衍相胜说的变动,详见下文。 ④魏徵《隋书》卷二三《五行志》,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册,第628页。 ⑤《汉书》卷二七《五行志》,第5册,第1319—1320页。 ⑥《汉书》卷二七《五行志》,第5册,第1353—1354页。 ⑦《隋书》卷三二《经籍志》曰:“济南伏生之传,唯刘向父子所著《五行传》是其本法,而又多乖戾。”从这段记载甚至可以大胆判断,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之学,与邹衍终始之学有着独特的关联。 ⑧《汉书》卷二七《五行志》,第5册,第1319—1320页。 ⑨《汉书》卷二七《五行志》,第5册,第1343页。 ⑩《汉书》卷二七《五行志》,第5册,第1327—1328页。 (11)《汉书》卷二七《五行志》,第5册,第1434页。 (12)《汉书》卷二七《五行志》,第5册,第1479页。 (13)详参陈槃《论早期谶纬及其与邹衍书说之关系》,收入《古谶纬研讨及其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7—140页;杨向奎《五行说的起源及其演变》,《文史哲》1955年第11期。 (14)见于《汉书》卷二一《律历志》所附《世经》,《世经》是班固在刘歆《三统历谱》基础上编成,其前身当是刘向《五纪论》。 (15)《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亦载有多处刘向《左传》灾异之说。 (16)此说前人多有讨论,如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讨论甚详,故从略。 (17)钱穆《评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持此论。特别是《隋书·五行志》引刘向《洪范五行传论》曰:“登舆则有鸾和之节,降车则有佩玉之度,田狩则有三驱之制,饮食则有享献之礼。无事不出境。此容貌动作之得节,所以顺木气也。如人君违时令,失威仪,田猎驰骋,不反宫室,饮食沉湎,不顾礼制,纵欲恣睢,出入无度,多繇役以夺人时,增赋税以夺人财,则木不曲直。”这一段的描述明显与《月令》有继承关系。 (18)除此之外,西汉《左传》学者多精通天文历算之学,如张苍、尹咸、翟方进等,这可能是西汉《左传》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19)[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4—76页。 (20)钟肇鹏《谶纬论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90页。 (21)陈苏镇《谶纬与公羊学的关系及其政治意义》,收入其主编之《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0—31页。 (22)《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7册,第1912页。 (23)《汉书》卷四八《贾谊传》颜师古注曰:“谶,验也,有征验之书也。”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就是图像和预言相结合的数术之书,与图谶非常接近(或者可说是图谶之书)。图版请参傅举有、陈松长编著《马王堆汉墓文物》,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第154—160页。其释文与研究可参刘乐贤《马王堆天文书考释》,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汉书》卷二七《五行志》,第5册,第1331页。 (25)《汉书》卷二七《五行志》,第5册,第1372页。 (26)《汉书》卷二七《五行志》,第5册,第1412—1413页。 (27)《汉书》卷二七《五行志》,第5册,第1411页。 (28)《汉书》卷四八《贾谊传》,第8册,第2226页。《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所载与《汉书》文微异,作“发书占之兮,策言其度”,《索隐》曰:“《汉书》作‘谶’。《说文》云:‘谶,验言也。’此作‘策’,盖谶策之辞。” (29)《汉书》卷二七《五行志》,第5册,第1332—1333页。 (30)《汉书》卷二一《律历志》,第4册,第984—985页。 (31)参《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 (32)《后汉书》志第二《律历中》,第11册,第3035页。 (33)《宋书》卷一二《律历中》,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册,第228页。 (34)徐兴无《刘向评传》,第327—350页。 (35)汪高鑫《论刘歆的新五德终始历史学说》,《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