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岂止诗句记飘蓬——抗战中西南联大教授的旧体诗作(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陈平原 参加讨论

    1939年2月5日,敌机18架轰炸广西宜山,浙江大学十数间房舍被毁,此乃浙大迁往贵州的契机。获悉此消息,吴宓作《寄慰宜山国立浙江大学(二月五日被敌机炸毁)诸知友》,第一首是:
    风云欣盛会,炮火忽飞灾。
    夤舍成焦土,图书付劫灰。
    天心矜众士,国命系真才。
    远处吾滋愧,崎岖未共陪。
    第二首用了三部章回小说的典,又有类似口号的“艰难惟创业,团结赖精诚”,不是很理想。但诗人“除夜泪纵横”的心情,总算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时候的吴宓,正准备辞去西南联大教职,转任浙江大学教授。这一段时间的吴宓日记恰好丢了,但我们从前后两首诗作不难获悉——先是“回首昆明一泫然”,后又“艰难共济负盟寒”。至于爽约的缘故,1939年3月17日日记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摘录给浙大的长函)(25)。也正因平日多有交往,对浙大及浙大同人的命运格外关注,一见报载浙大被炸,当即赋诗寄怀。
    《浦江清文录》中收有《过南平病疟,喜遇声越、季思,匆匆别后却寄》,以及《同题另成五律一首》,当事人之一王季思日后追忆:“1942年,我和声越先生随浙江大学龙泉分校迁居福建南平。他自屯溪沿浙赣路南下,也到了南平,相见惊喜。战时道路艰苦,他疟疾新愈,形容憔悴,而一灯相对,剧谈甚至深夜。”(26)这么说还是不够具体,必须跟浦江清的《西行日记》对读,才能理解为何是“千里经行近战场,几穿锋镝到康庄;来雠君子真成疟,喜见故人欲梦乡”(27);以及什么叫“弦诵飘行李,干戈入鬓华;山头同一宿,晓梦各天涯”(28)。浦江清1942年5月29日从上海出发,穿过日军封锁线,迂回辗转,11月21日抵达昆明,日记中称:“在途凡一百七十七日,所历艰难有非始料所及者。”(29)困守屯溪三月之后,好不容易重新上路。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福建南平,见街上贴有“浙大”二字,加以箭头指路,居然找到了老朋友徐震堮和王季思的住所,双方都大为惊喜。日记中载,因发热已过,浦“在王君处得奎宁二片服之”;老友彻夜长谈;第二天一早,“徐君出其新近诗稿一册示余,方读而紧急警报来”;“晚徐君请客,在一小饭馆,酒菜及饭费五十余元,菜有狮子头等,近家乡风味”;“辞出,至党部取衣被,声越、季思在山头执火把送别”(30)。此情此景,当事人固然终生难忘,后来者也会感慨系之。
    读朱自清抗战期间的日记,多是让人郁闷的事。大局混乱,工作繁忙,生活窘迫,加上胃病时发,朱自清不免多言病苦(31)。好在老友叶圣陶多方劝慰,方才有“天上重开新日月,人间无限好江山”之类的“好语自娱”(32)。自强不息的朱自清,也有心情舒畅的时候,比如1942年9月24日,那天是中秋节,朱自清同梅贻琦、陈岱孙、李继侗到郊区小住,且夜访周培源,互有唱酬,此事梅贻琦及朱自清的日记均有记载(33)。收入《犹贤博弈斋诗钞》的,有作于9月25日的《中秋从月涵先生及岱孙、继侗至积翠园培源寄居,次今甫与月涵先生倡和韵》,四首之一:
    天南独客远抛家,容易秋风惜晚花。
    佳节偶同湖上过,无边朗月伴清茶。
    还有作于10月1日的《叠前韵赠今甫》,四首之四:
    北望燕云旧帝家,宫墙西畔菊堆花。
    相期破虏收京后,社稷坛前一盏茶。(34)
    如此轻松与明亮,在同一时期朱自清的诗作及日记中,殊为难得。
    乱离之际,蒿目时艰,教授们之所以“漂泊西南多唱酬”,一是思接千古,慰藉平生;二是修养在此,积习难改;三是友情支撑,互相宽慰。至于“文学业绩”云云,恐怕不是其主要考虑的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