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撄人心”:异端精神的发生 我们认为,鲁迅“摩罗诗力”的获得,中国因素无疑是发生了作用,并且是起到先在的、潜在的、“底子”的作用。如果没有中国因素作为期待视野,西方影响也是无由生根的。那么,是哪些中国因素做了鲁迅早年诗学思想的“底子”呢?除了人们津津乐道的“魏晋风度”之外,更主要的还有中国近世心学思想传统。这种思想主要由以下几股力量构成:从王阳明到李贽的宋明心学传统、从龚自珍到谭嗣同的近代启蒙思潮、章太炎的佛教唯识论及革命思想。实际上,这些思想构成的广义心学传统,既是中国正统文化的“异端”,又与酝酿于西方的现代思想遥相呼应。远有魏晋文章的指引,近有近代反叛思想的推涌,外有欧西撒旦诗思的点化,摩罗诗学思想于焉合成。这大概就是留日时期鲁迅摩罗诗学形成的思想地图。本文重点论及宋明心学的潜在作用。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心学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是具有某种异端色彩的。作为与正统相对的概念,在西方文明里,凡是对基督教“信仰合一”取质疑和破坏态度的思想和行为,都属于异端;[3]在古代中国,儒家学说一般被认为是“圣人之道”,是名正言顺的“正统”,与此相对的就是“异端”。固然,从原始儒家来说,宋明理学是异端;从宋明理学来说,陆王心学是异端;而从儒的整体性来说,佛教又是异端,陆象山曾说:“吾儒自有异端,大凡不循本绪而欲求外者,皆异端也。”王阳明也说,“唯心之良知谓之圣,与此同者谓之同德,与此异者谓之异端。”由此可见,“从‘吾之心性’的立场看来,此外的儒徒都是异端。”[4]84但是,本文所说异端,意义是有所特指的,即主要是指对儒学正统(如理学)做出重要修正,甚至进行否定性的批判,大力强调心即主观精神的作用,带有强烈反叛和革命色彩的思想行为。 从近世心学脉理观察鲁迅早期诗学,一切顺理成章。正如陆王心学的建立是从对程朱理学的反叛开始一样,鲁迅诗学的建构同样是从对传统诗教的批判开始的。首先,鲁迅从整体上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中国之治,理想在不撄。”何谓“不撄”?“不撄”就是力守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就是不扰乱世道人心。原因何在?在于社会文化的一种合谋,即上下都要维持某种现状,上要“保位”,下欲“安生”,“有人撄人,或有人得撄者,为帝大禁,其意在保位,使子孙王千万世,无有底止,故性解(Genius)之出,必竭全力死之;有人撄我,或有能撄人者,为民大禁,其意在安生,宁蜷伏堕落而恶进取。”[1]68因此,对于那些意欲建立“神思之邦”的“乱治”诗人,“必竭全力死之”。[1]68在鲁迅看来,作为“中国根柢”的道教始祖老子,其五千言书的精髓即是不撄人心,“老子书五千语,要在不撄人心;以不撄人心故,则必先自致槁木之心,立无为之治;以无为之为化社会,而世即于太平。”[1]69 文化既然如此,诗学焉能例外。鲁迅指出,中国诗学“不撄人心”的理论和实践可谓源远流长,“中国之诗,舜云言志;而后贤立说,乃云持人性情,三百之旨,无邪所蔽。夫既言志矣,何持之云?强以无邪,即非人志。许自繇于鞭策羁縻之下,殆此事乎?然厥后文章,乃果辗转不逾此界。”歌功颂德之作自不待言,就是寄情山水之品,“亦多拘于无形之囹圄,不能舒两间之真美。”更为可悲的是,愤世嫉俗的爱国诗人屈原,在“顾忌皆去”“抽写哀怨”之时,也只能做到“怼世俗之浑浊,颂己身之修能,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人们听到的也只是怨而不怒的“芳菲凄恻之音”,而“反抗挑战,则终其篇未能见”,由于震撼人心的“伟美”之声终于没有出现,所以“感动后世,为力非强”[1]69。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似乎没有找到足可“撄人心”的诗人诗作。 正是在对中国文化诗学的否定性反思中,鲁迅找到了其诗学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他借助欧洲唯美主义文艺思想对文学的“本质”进行了重新阐释,认为“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文艺的功用是审美的而不是实用的。既然“其为效,益智不如史乘,诫人不如格言,致富不如工商,弋功名不如卒业之券”,那么文章的功用就专在振起人心,“吾人乐于观诵,如游巨浸,前临渺茫,浮游波际,游泳既已,神质悉移。而彼之大海,实仅波起涛飞,绝无情愫,未始以一教训一格言相授。顾游者之元气体力,则为之陡增也。”[1]71这是对鲁迅早年文学“不用之用”功用论的形象描述,也是其文学“涵养神思”论的简约概括。“涵养人之神思,即文章之职与用也。”[1]71 从作用于人的精神出发,鲁迅对于诗歌的文化功能进行了新的规定,诗人的本质就是感人心者,诗歌的本质就是以艺术强力撼人心魄,“盖诗人者,撄人心者也。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为诗人独有,凡一读其诗,心即会解者,即无不自有诗人之诗。无之何以能够?惟有而未能言,诗人为之语,则握拨一弹,心弦立应,其声激于灵府,令有情皆举其首,如睹晓日,益为之美伟强力高尚发扬,而污浊之平和,以之将破。平和之破,人道蒸也。”[1]68这里,鲁迅赋予了诗歌以破除“平和”世相,建立人道世界的新型建构功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