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丁玲模式 像很多中国作家一样,丁玲的不少作品都被翻译成不同国家的文字进行流传,但是没有任何一部作品比《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作者获得更多的声誉。这部作品首先在苏联引起了反响,先是被翻译成俄文在苏联《矿工小说报》和《旗帜》杂志上连载,同年,在莫斯科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52年,赢得斯大林文艺奖金二等奖。这部小说被翻译成德、日、波、捷、匈、罗、朝、丹麦、巴西、英等各种文字。(19)丁玲还为俄译本写了前言,在《前言》里,她一方面把中国农村的一些习俗解释给苏联读者听,以消除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理解困难;另一方面,她就自己创造的几个主人公的阶级立场和代表性作了进一步说明。从她写《前言》的角度不难看出,丁玲和她的读者共同看重的不是这部小说的艺术性问题,而是书中所反映的中国革命的进程,这里,小说的价值是作为宝贵的历史文献呈现给苏联读者的。 罗马尼亚文版的翻译者说:“这是第一部译成罗语的表现新中国生活的小说,第一部有关这方面的真正的文学文献,第一部生动地表现远东的一个伟大国家同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进行着共同斗争的作品。”(20)而日本译者则希望:“当时日本民主作家中的大部分人脱离人民群众,而且越来越严重。正当我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他们的时候,拿丁玲的作品为实例,可以使他们开阔眼界,打开更为广阔的创作道路。”(21)我们现在尚缺乏资料说明,到底日本作家和群众结合度的缺乏是否因为这部小说和其他中共革命文学作品的译介而有所改变。 其实,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丁玲早期的作品相比,二者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写出好的革命文学是需要在生活经验、语言、形式、观点和立场等方方面面进行长期艰苦的准备才能完成的,这里面的艺术经验、作者政治觉悟和人格都需要不断地淬炼才能达到写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类作品的要求,也就是说,这部小说在形式方面是有许多经验可以传播给国外读者的。但是我们非常怀疑,在有译本的国家里,丁玲的著作曾对哪位革命作家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也就是说,他或她的写作生涯因这部作品而改变。仅仅从丁玲自己的《前言》和一些译本序言反映出的情况看,这部书在当时读者眼中的价值是内容本身。如果把关注重点放在内容上,对国外作家来说,他们能直接从这本书获益的地方就很少。 我们在鲁迅之外提出丁玲的例子,目的在于反思另一种中国文学走进世界的方式,这就是中国的左翼文学对世界左翼文学创作的影响。苏联文学无疑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旗帜,它贡献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从30年代以来就开始影响中国文坛和中国读者。如果要谈论反影响,即中国革命文学对苏联文学的影响,大概是不容易的。(22)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中国革命文学向外并没有辐射力,只要我们把马华文学纳入视野,我们就会发现,正是在中国左翼文学时代,中国的文艺思想才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文学的创作有如此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任何时候都无法复制的,甚至可以说,马华华人文学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可以看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分支。(23)马来西亚著名学者、资深报人谢诗坚曾这样说:所谓的“马华左翼文学”指的是“20年代到70年代整整半个世纪的文学主潮,它主导了马华新文学(包括新加坡)的大潮流,与中国的‘革命文学’相互拥抱,不论是中国的‘革命文学’或‘马华左翼文学’,在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是沿着一条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路线,一前一后地一起成长,并一起消逝于文学领域中”(24)。 谢诗坚的《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是研究马华革命文学和中国革命文学关系的一部资料最翔实的学术著作。他将马华革命文学分为五个时期,在每个时期里,马华左翼文学都受到同一个时期中国革命文学的影响。第一个时期从1926年至1936年,马华新文学接受中国革命文学观念;随后从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战文学导致马华统战文学的产生;1946年至1957年,大陆建国文学导致马华文艺对民族特性的追求;1958年至1965年,受中国两结合文学观影响的马华文学;最后一个阶段是1966年到1976年,马华左翼文学随着大陆文革的失败而最终失去统治地位。(25)谢诗坚说,前三个阶段的马华作家绝大部分(几乎全部)是来自中国的文人,其中有不少左翼文人,他们表达出来的文学形式和内容是与中国革命文学大同小异的,虽然有不同的题材背景,但思想与意识形态是大致相同的。后两个阶段的马华左翼作家绝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可是他们继承了毛泽东的思想,因而在创作上及文学批评上都以此为准绳。(26) 谢诗坚并没有讨论西方文学是如何影响马华文学家的创作的,但从他列举的大量文学创作、评论、文学运动等方面来看,马华左翼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资源都似乎主要来自大陆。和大陆唯一不同的是,从马华文学发轫之初,大陆的启蒙文学在马华文学那里就没有留下什么影响,马华社会的现实任务对革命的需求大于对启蒙的需求(27),他是这样说的:“由于马华社会是完全的殖民社会,启蒙任务没有提到现代化的日程上来,而反殖民主义的历史任务更为迫切,判定马华左翼文学几乎没有经历中国五四的启蒙主义阶段,就直接进入了革命文学。马华文学的历史也就丧失了启蒙主义传统。在启蒙主义的缺失下,左翼文学没有了对手和制约的力量,从而导致左翼文学独霸文坛,一度占有比中国革命文学更强固的统治地位。”(28)下面我们简单引述一些诗歌,这样读者就可以对各个时期马华左翼文学创作的某些政治内容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