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杨维祯名字及生年考辨——从其传世最晚墨迹论起(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晋阳学刊》(太原)2014年 孙小力 参加讨论

    有人认为铁崖名字的更改,反映其退隐前后、或元明更迭前后的心态变化[8],这样的推测同样没有事实根据。元至正十九年(1359)五月,铁崖退隐松江之前撰书《周上卿墓志铭》,署名“杨维祯”。退隐半年之后,至正二十年庚子春三月既望,铁崖撰书《沈生乐府序》,亦署“杨维祯”。同年十月二十六日撰书《复理斋尺牍》,却又署为“杨维桢”。至正二十五年冬十月丙寅撰书《梦梅华处诗序》,署名“杨维祯”。松江归附朱元璋政权半年之前,至正二十六年丙午夏六月上吉撰书《赠装潢萧生显序》,又署作“会乩抱遗老人杨桢”。明朝建国之后,洪武二年正月撰书《梦游海棠城诗卷》,署名“杨维桢”。同年二月花朝庚辰撰书《壶月轩记》,却又署作“会稽抱遗叟杨祯廉夫甫”。由此可见,铁崖署名随心所欲,其中缘由未见其本人有所陈述,至今无从揣测。
    目前可见铁崖撰书于去世前1年的作品,一是洪武二年正月的《梦游海棠城诗卷》,署名“杨维桢”;二是同年二月花朝日所书《壶月轩记》,署作“杨祯”;三是本文所论《致松月轩主者手札》,撰书于同年七月上旬,却又存在两种版本,分别署名为“杨桢”、“杨□祯”。可见铁崖的改定名根本无从确定。或许铁崖本人率意书写,就从未有过定名的念头。那么,既然铁崖的原名和改定名均无法确认,笔者认为,使用其常用名作为规范用名,统一今人对于杨铁崖的称呼,是最为稳妥也是切实可行的。
    在此必须强调的是:所谓“常用名”,并非指从众心理导致的后人的经常采用,而应该是指铁崖本人最为常用的名字,也就是认真分析比较其墨迹之后才能认识到的“真相”。
    如上所述,目前所见铁崖存世墨迹之中的署名,采用最多的是“杨维桢”和“杨维祯”,而两相比较之后不难发现,后者更为常用。“杨维祯”的署名,使用于其人生的各个时期,包括元至正初年浪迹江湖阶段、元至正十一年至十九年的为官时期,以及元末辞官退隐松江阶段,直至明初辞世之前。
    除此之外,更能说明问题的是,铁崖存世墨迹之中,钤有姓名印的十余种,其中不少手迹仅书别号,却钤有姓名印。所用姓名印有两枚:一为“杨维祯印”,白文;一为“会稽杨维祯印”,朱文。也就是说,迄今所见铁崖姓名印,印文皆为“杨维祯”,无一例外。尽管我们至今仍然无法解释张之洞所指出的,铁崖有些墨迹中所存在的“书印自为参差”现象,例如《书评张宣公城南杂咏》,署名“杨桢”,却钤有朱文印“会稽杨维祯印”;又如《张氏通波阡表》,署名“杨维桢”,亦钤朱文印“会稽杨维祯印”。然而这一矛盾现象其实可以作为论据,证明本文的推断:即铁崖在变换名字别号以耸动视听的同时,并未放弃其常用名的使用。换言之,铁崖本人将“杨维祯”作为其常用姓名,这是不争的事实。徐邦达先生编撰《古书画过眼要录》,采用“杨维祯”而不用“杨维桢”,其实此书所录铁崖墨迹10件,其中的署名并不一致。徐老先生取此而弃彼,究其原因,我想应该也是注意到了铁崖常用名及其所用印章的缘故吧。
    总而言之,要改变目前对于铁崖姓名自行其是、比较混乱的著录,笔者认为,应该将铁崖常用名“杨维祯”作为统一规范的正名,而将“杨维桢”、“杨桢”、“杨祯”作为其别名或曾用名看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