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再生缘》中的时间经验与文体特征(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 邹颖 参加讨论

    有论者指出,女性弹词作家们在她们的作品中展现了强烈的自传性意味[14](P62-99)。但更为有趣的也许是这些弹词作品充满活力的对话冲动。陈端生在她停笔之处邀约读者参与她的创作,这种对话的状态使得作品具有一种未完成性和未定论性。这种对话性的构造不仅存在于作者与读者之间,也存在于作者与主人公之间。弹词是以诗的形式来讲故事,而诗歌中的抒情/叙述人称是不确定的。这种不严格的叙述人称给弹词作品带来了多重声音的可能性。叙述人称可以非常自由地转换:时而是“她”,时而是“我”;一会儿作者/叙述者的声音强一些,一会儿人物的声音强一些。叙述者可以从适当的距离观察她的人物,又可以很便利地让位于人物的大段独白,让人物自己去感知、思索、表达,从而揭示人物自己。比如在孟丽君身份揭晓时对其内在冲突的描绘就得益于此。孟丽君最终为皇后所陷,酒醉后脱靴露真。她酒醉醒来发现身份败露的这段描写是作品中最动人的片段之一[9](P952):
    痴呆呆,一体四肢如土木;渺茫茫,三魂七魄赴泉台。真个是,不生不死浑无二;真个是,如痴如醉乱了怀。叠着脚,锦袜乌靴都撇下;低着头,明眸秋水不能抬。恨一声,无言无语情愈急;叹口气,含怒含愁意转哀。顷刻间,撩乱千端无可理;顷刻间,缠萦万绪力难排。心神一动伤心血,樱口中,几点鲜血喷出来。
    《再生缘》将这一戏剧化的时刻表现为悲剧性的场面,这一悲剧性既来源于人物内心伤痛的激烈表达,也来自叙述者或是作者同情的目光。这一段文字的人称是不确定的,既可以说它是叙述者的观察,也可以说它是女主人公内心情绪的直接表白。“痴呆呆”“渺茫茫”“真个是”等三字头句式的连续使用加强了那种逼人的悲剧气氛,展现了女主人公在易装过程中逐步建立的内在自我与社会现实的冲突达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而这个过程也是作者与女主人公隐秘的对话过程,是其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在有些独白段落中,当情绪高涨时,我们还会看到第二人称的出现,比如之前提到的,孟丽君决定保留其男性身份而不得已对父母造成了伤害。这时,她展开了激烈的自我辩难:“郦明堂啊郦明堂,可嗔尔聪明盖世的才人,倒做了世间的逆女。”第二人称的运用造成了另一种可能性,即叙述人对人物的发问。也就是说,作者对主人公的态度,有时也像是一种辩难,把主人公当作一个对话者,它既是作者的理想自我,又不时超出作者的掌控。正是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女作家努力寻求和实现她的自我意识,确立她的主体性,进行自我探索。
    《再生缘》的写作几乎贯穿陈端生的一生,作者与主人公、与读者的对话是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构成因素和特征。而对于许多弹词女作家来说,情况大都如此。最长的女性弹词作品《榴花梦》长达360卷,和《再生缘》一样,其创作也伴随女作家的整个人生,展现了其生命时间的流程,且最终亦未完篇,而由后人补续[15](P323-328)。实际上,这些女作家的弹词作品往往前后缠连。《再生缘》开篇即表明其人物乃是接续《玉钏缘》中的前世姻缘,而《再生缘》又激发了候芝、邱心如等女作家的弹词创作。有研究者指出,这些弹词作品之间“互文性”的关联特征以及它们如何关联在女性中构筑了一个“想像的社群”[14](P3-41)[16](P222-224)[17](P105-115)。女性的弹词创作是一个漫长、绵延的对话过程,既展现女性独有的时间、生命体验,又反映她们各自不同的存在样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