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试论金末元初文人的蒙古之行及创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 樊运景 王旭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金元易代及女真、蒙古相继入主中原的特殊历史时期,北方士人一改儒家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消极思想,到达漠北西域觐见蒙古可汗,甚至奉职汗庭。其境遇与心态各异,创作记述了蒙古高原、西域中亚奇特的山川地理、风俗人情,富有深厚的情感、通达的民族观念,将蒙古王朝纳入华夏帝王谱系予以认同。可以说,当时士人的北上及西行,具有重要现实及理论意义。
    【关 键 词】金末元初/蒙古/创作
    【作者简介】樊运景,男,山东菏泽市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博士;王旭,女,河北唐山市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13世纪初期,蒙古汗国建立,哈喇和林、开平相继为都城。大量人员遂北行蒙古,有的经由蒙古高原远徙西域、中亚。其中就有一批文人儒士乃至方外之士,负有圣神使命,不远千里觐见蒙古帝王,谏之以天下苍生为念,施行仁政。这些人大都生于金朝,有的或其父祖辈在金朝举进士,为官辅政。他们在新朝的思想与心态,其游历漠北西域等地所形成创作的特点,此行的影响与意义,都值得深入研究。
    一、背景及途径
    蒙古最初臣服于金,成吉思汗时期仍然向金纳贡称臣。金代后期,蒙古各部族相互融合,发展壮大起来。成吉思汗逐渐统一蒙古诸部,开始改变对金的外交策略,并于金大安元年(1211)揭开伐金序幕。大安三年,以女真同蒙古会川堡之战惨败为转折,大金王朝开始走向衰落。此后,“贞祐南渡”、“壬辰之难”等重大失利事件接踵而至,中原继燕云而陷入丧乱。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形势,女真走向屈膝求和之路。从大安初年至天兴元年,金朝派往蒙古的使者络绎不绝,如马庆祥、乌古孙仲端、冯延登等。金朝使者北行目的在于求和,消弭干戈,然皆不如所愿。
    金朝末年,蒙古铁骑攻掠杀伐之余,有些孩童被蒙古大将收养。如刘敏,其父母为避乱弃之而逃,“大将怜而收养之”,“帝(成吉思汗)见其貌伟,异之,召问所自,俾留宿卫”[1](卷153《刘敏》)。王德真“九岁而孤。太祖败金军于野狐岭,获德真,爱其风骨,命后宫抚养之。稍长,通蒙古语,善于译说。太祖以德真汉人,定官名为奉御,与也速拜儿、塔布台、札固剌台三人同列,皆当时勋贵也”[2](2339)。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1](卷146《杨惟中》)。还有一部分女真旧臣归附蒙古。如契丹人“粘合重山,金源贵族也。国初为质子,知金将亡,遂委质焉。太祖赐畜马四百匹,使为宿卫官必阇赤”,太宗窝阔台时期为左丞相,曾直言劝谏:“臣闻天子以天下为忧,忧之,未有不治;忘忧,未有能治者也。置酒为乐,此忘忧之术也。”[1](卷146《粘合重山传》)女真人蒲察七斤以通州降,成吉思汗以之为元帅,西征中守蒲华城。首相脱合太师者,“乃兔花太傅之兄,原女真人,极狡猾,兄弟皆归鞑主,为将相……又有女真人七金宰相,余者未知名,率皆女真亡臣。向所传有白俭、李藻者为相”,所谓白俭当做白伦,“泰和八年太学生李藻上书言事”,“白纶、田广明者亦上书劝北伐,主以为擅欲兴师,窥图进用,皆杖一百,四人携其家亡之北地”[3](2793、2794)。
    有些人经由蒙古帝王的征召由仕金改仕蒙古,如耶律楚材。兴定二年(1218),耶律氏应征到达漠北,年底扈从成吉思汗西征。正大三年(1226),耶律楚材自西域返军中。正大四年,又自漠北抵燕京,正大六年返漠北,辅佐窝阔台继承汗位。自正大八年以来,耶律氏常住和林,晚年处境不尽如人意。耶律氏作为大蒙古国三朝辅臣,人生很多时光在蒙古及西域度过,留下了大量关于漠北西域文化风俗的创作。有些方外之士亦为大蒙古国建言立策。如丘处机,成吉思汗素仰其名,诚邀其来,以求“当世之务”和“保身之术”[4](卷10《丘真人》)。丘处机于是亲率弟子李志常等远赴漠北西域,觐见成吉思汗。
    忽必烈更积极地征天下名士而用之。壬子岁(宪宗二年,1252年),忽必烈驻帐于滦水上游,“开邸金莲川”。有史可考进入金莲川藩府的就有六十余人。借此,他们多有北行蒙古的经历。这些人进入藩府的方式是,已成名的学者由忽必烈遣使礼聘。如姚枢在金末随父移居于许,天兴元年(1232),蒙古铁骑攻破许州,姚枢逃至燕京投靠杨惟中,被荐北觐窝阔台,因而留居岭北多年,后弃官归隐,忽必烈特遣使征聘,以上宾之礼相待,“世祖在潜邸,遣赵壁召枢至,大喜,待以客礼”[1](卷158《姚枢》)。许衡被征召前,曾隐居泰安东馆镇。戊戌岁(太宗十年,1238年),窝阔台汗沿袭金朝旧制,用儒术选士,许衡中选占籍为儒。庚申岁(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继位开平,召许衡至京师,衡得召书,立即赴京,随即拜谒忽必烈。此后许衡多次被召入上都,为元世祖制定朝仪官制,筹划立国规模等,立下汗马功劳。郝经自幼饱受战乱之苦,却能发奋读书,学业有成。1252年忽必烈征召郝经,向他咨询治国安民之道,郝经条上数十事,对答流畅,遂留王府。张德辉,丁未岁(定宗二年,1247年)奉召北上。窦默亦曾被召至上都。进入忽必烈幕府之人,也由朋友引见,如张易、王恂、李简、张耕、刘秉恕等,还有业有专长之人,如贾居贞等。[5](263)
    金莲川幕府之外,金源名士杨奂亦被征聘。杨奂戊戌选试中第,北上和林谒耶律楚材。“戊戌,天朝开举选,特诏宣德课税使刘公用之,试诸道进士。君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刘公因委君考试云燕。俄,从监视官北上,谒领中书省耶律公。”[6](577)“壬子(1252),世祖在潜邸,驿召奂参议京兆宣抚司事,累上书,得请而归。”[1](卷153《杨奂》)杨奂在金莲川王府留居少许时日,取道河中府归乡。当时的文坛领袖金源遗老元好问曾随张德辉拜谒忽必烈,“壬子,德辉与元裕北觐,请世祖为儒教大宗师,世祖悦而受之。因启:‘累朝有旨蠲儒户兵赋,乞令有司遵行。’从之”[1](卷163《张德辉传》)。元初名臣王恽亦曾奉诏北上,“辛酉岁(中统二年,1261年)二月癸巳朔。五日丁酉,行省官奉旨北上”[7](312)。
    另外,泽州守段正卿也曾北觐,李俊民赠诗相送。《送郡侯段正卿北行二首》:“征途万里朔风寒,过尽阴山复有山。岁既在于辰巳后,星多客向斗牛间。漫漫积雪无冬夏,劫劫飞鸿自往还。若到龙庭试回首,太行一片白云闲。”“猎猎霜风堕指寒,一鞭行色抵天山。马嘶衰草孤烟外,雁没长空落照间。入塞尽穿氊帐过,去乡须待锦衣还。功名大抵黄粱梦,薄有田园便好闲。”[8](218)且为代撰《郡守段正卿上中书书》、《上行省中书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