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从国际视野看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造性再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未知 鲍成中 参加讨论

    从国际视野看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造性再生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评析
    
    近日,通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由著名学者周洪宇领衔主编的《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丛书,收获颇丰。不仅再一次感受到了陶行知作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崇高人格和学术魅力,而且也感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原创力、完整的教育学说体系、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力。该套丛书充分反映了陶行知教育学说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独特性。不愧于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被郭沫若赞为“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夫子”。正如美国援华会总干事毕莱士曾说: “我觉得陶博士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全世界的。”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厚重的历史基础和文化传统基因。陶行知的教育学说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性继承的结晶,又是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成功典范,所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世界教育潮流。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新中国的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也是当今与未来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资源。在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系统梳理和呈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再生性创造,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从该套丛书的编写体例来看,这套丛书根据研究内容的重要性、典型性、全面性等原则,在设计编排上按照研究者和理论传统分述的国度和地区分为八卷,分别为中国卷、港台卷、日韩及东南亚卷、欧美卷等。每卷既包括陶行知的思想理论研究,又含有实践改革研究; 既有宏观的研究,也有中观、微观的研究; 既有抽象的研究,也有具体的研究。
    该套丛书从内容上来看,是融资料性、工具性和学术前沿性为一体的系列丛书。空间范围涵盖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以及海外的研究成果,时间上纵贯20 世纪20 年代至今。史料丰富,既包括原始性的一手资料,又囊括近年来全球陶行知研究的新成果。该套丛书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近百年来陶行知研究的发展状况,还原了陶行知研究所走的原生态之路。在丛书的内容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创造性再生:
    一、中国本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造性再生
    在中国卷中,该丛书充分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曲折而生动的创造性再生的全景式过程。关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21 年的缪金源的研究成果《读陶知行先生的“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至今已有90 余年的历史。在这90多年的历史发展轨迹中,国内的陶行知研究经历了“探索研讨期”、“纪念评价期”、“批判沉寂期”、“争鸣复兴期”和“发展实验期”等不同阶段。这些阶段共涌现了3000 多位陶行知研究者,成果丰硕,影响甚大。该丛书从这些成果中,选编了名人、名篇,组成了三卷本的中国卷,生动的演绎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中国从“新学”到“禁学”再到“显学”的艰难过程,让读者从不同角度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创造性再生的成果。
    二、日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造性再生
    在20 世纪30 年代初至40 年代中叶,日本为了使外国教育思想实现本土化,一些研究者学习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成功的本土化改造,于是,一批学者开始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并创造性的再生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牧泽伊平、户塚廉、村田孜郎、中保与作、国分一太郎、海后宗臣。二战后日本对陶行知研究更加重视,以斋藤秋男最为杰出。“斋藤秋男的研究开创了陶行知研究的新思路:以陶行知教育理论和实践为研究中心,以三个相互关联的研究课题为主攻方向,以‘民族土壤的回归’为核心命题,将陶行知视为‘杜威的学生’,把他的思想发展作为‘跟老师杜威的学说、理论的格斗过程’来把握,认为在陶行知的思想里,对杜威理论的接受与克服不是毫无媒介地直接相连起来,而是以‘民族土壤’这种中国行知的东西为媒介相连起来。可以看出,斋藤秋男的陶行知研究,思路新颖,见解独到,具有比较浓厚的理论色彩,确已形成一个‘斋藤模式’”。20 世纪80 年代初至今,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陶行知研究者脱颖而出,牧野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另外还有中野光、世良正浩和华人学者张国生、李燕等人。日本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造性再生的成果是中国之外最为丰硕的,也是最深入、最系统的。
    三、韩国及东南亚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造性再生
    韩国的陶行知研究最早开始于1975 年。1975年,学者李炳柱在韩国发表了《陶行知博士与中共的教育理念》一文,成为韩国研究陶行知的开篇之作。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韩国也进入了陶行知研究的一个活跃阶段。其中,金贵声是佼佼者,他先后对陶行知的“儿童教育”、“劳作教育”、知行观以及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来源与时代背景进行了专门研究。另外,金玟志、李庚子等 陶研成果也较丰硕。另外,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诸如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都有一些关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本土化的实践和研究。
    四、欧美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造性再生
    欧美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造性再生的成果,是除日本之外的又一个重镇。由于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的经历,师友群体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欧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欧美的创造性再生主要有五种类型:第一种是追记、回忆和评价类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毕莱士、陈鸿韬、傅里曼、贤明大将军、维尔默特、文幼章,詹生等。第二种是发现和肯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学术价值与实践的价值。如著名学者费正清、克伯屈、司徒雷登、林顿、波西凯、陶露西·尼达姆、蔡崇平等。第三种是系统深入的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如巴雷·基南、孔斐力、休伯特·布朗、苏智欣、朱宕潜、姚渝生、黄冬、鲍列夫斯卡娅、内克曼等。第四种是将陶行知与其他教育家的对比研究,如艾恺、苏珊娜·佩珀、魏斐德、余英时、玛丽安·巴斯蒂。第五种,日记体研究,如在该从书中首次公开了藏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克伯屈日记。欧美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造性再生让读者看到了中国思想走向世界的历史轨迹。
    五、我国港台地区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再生性创造
    陶行知去世后,香港不少报刊就刊登文章,介绍陶行知及其思想。1966 年以后,香港涌现了阮雁鸣、卢玮銮、周佳荣、甘颖轩、区显锋、文兆坚等一批研究陶行知的学者,使香港的陶行知教育思想更加深入的走向了学术研究的新阶段和实践运用的新阶段。而台湾地区学者对陶行知及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成果较多。像陈启天、程本海、郑世兴、周邦道、吴鼎、吴俊升、简溎勤、周永珍、曹常仁等一大批陶研学者都有代表性的陶研成果出现,使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台湾得到了创造性再生。随着两岸三地关系的进一步加强,港台地区陶行知研究的特色和优势也充分发挥了出来,成为世界陶行知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丛书,不仅有助于加深和拓展世界性陶行知研究的深入发展,加强世界性的学术交流。用周洪宇主编的话说:“该丛书具有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实践,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预知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少走或不走弯路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理论指导作用,有利于为教育的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理论指导。”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树立一种“全球思维模式”:本土思想如何走向世界,以及全球视野下的外来思想如何中国化。这套丛书让我们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全球化的视角,在我们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价值。(鲍成中,博士,江苏省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