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晚清海归小说作家的写作与交游(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明清小说研究》(南京 黄曼 参加讨论

    二、南洋-香港-广州
    南洋-香港-广州可以被看作海归的又一个交游圈。活跃在这个圈子中的主要人物包括黄小配、黄伯耀、邱炜萲、郑贯公、王亚斧、陈楚楠、梁纪佩等人。比起东京横滨,南部这一群人的交谊,可以说更为切实地作用到小说的写作上。它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的小说活动。我们先以王亚斧为例。王亚斧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尤其在短篇小说写作方面堪称南洋-香港-广州交游圈中的翘楚。王亚斧的成就便与郑贯公、黄小配、陈楚楠等人的支持和赏识直接相关。1905年6月郑贯公在香港创办报纸《惟一趣报有所谓》,由黄小配等人协助⑩。郑贯公历来重视小说,此次办报更专设“小说林”一栏。《惟一趣报》自创刊当月起开始刊载王亚斧短篇小说,至第二年年中郑贯公去世,共刊出王亚斧小说13篇,中间几乎不曾间断。郑贯公逝后,黄小配又办《香港少年报》,继续延请王亚斧写作短篇小说。在《醋海波》篇首王亚斧说:
    贯公逝,而《有所谓》亡,《有所谓》亡,而“亚斧”之小说得以藏拙藏拙。今者,同志黄君复命从事说部,而“亚斧”之小说又觉献丑献丑于《少年报》矣。(11)
    《香港少年报》在1906年9月份和10月份短短两个月内即刊出王亚斧短篇小说12篇。此后黄小配兄弟所办广州《粤东小说林》、《广东白话报》、香港《绘图中外小说林》又陆续登载了王亚斧的一些小说。1907年8月20日同盟会会员陈楚楠在新加坡吉宁街办《中兴日报》。王亚斧任该报首席主笔。在《中兴日报》附张《非非》上王亚斧继续写作小说。1908年初王亚斧将他历年创作的小说结集出版,命名为“斧军说部”(12)。这一部短篇小说集得到当时诸多名流的热烈捧场。陈楚楠为之赠字,汪精卫为之作序,星洲寓公邱炜萲为之题词、作序、作弁言。该书的营销也由《中兴日报》社负责,当年广告为:
    斧军自从事报界,注意于此,因衡情度理,鼓义侠之潮流,作强权之针砭,俾尽言责焉。其主义之高尚,文笔之繁华,意匠之光明,精神之活泼,每读一过,大有龙吟凤舞,海立山飞之概,其价值为海内外人士所称许也久矣。顷陆续付梓,汇成一轶,现已出版,每册定价五角,欲购者幸其速来。兹将目次列左:楚南先生赠字,星洲寓公题词,精卫先生序,星洲寓公序言,弁言……约售处:大坡吉宁街《中兴日报》、海通书局、振源栈;小坡琼州会馆左便万口兴、大马路新同益。戊申年二月二十日,大声社谨白。(13)
    邱炜萲则以小说评论名世。在南洋-香港交游圈中,邱炜萲对小说的酷爱和品评文字人所共知。他自己也不无得意地说:“周年经眼何止千卷”,又说“其有当于予心者,辄效颦钟嵘《诗品》之例作新小说百品以纪之。好事者竞相传播,许为知言”(14)。邱炜萲长期居住新加坡,但他不仅与南洋王亚斧等相交往,还同时与香港诸人联络。1907年香港《新小说丛》创刊时,邱炜萲名列社员之中。他还写了一篇《两岁星》登载在该报上,尽管没有完成,但对于很少亲自捉笔写小说的邱炜萲来说已属难得。该年年末,邱炜萲又作《客云庐小说话》。《客云庐小说话》的缘起,一半固然在于邱本身的兴趣,一半则更在于《新小说丛》对他的邀请:
    志之所存,尝在小说。况迩日正应香江新小说丛社之邀,担任撰述之文,居易行素,当无多让。因以余墨,日草小说话数则,邮付印刷人补白。或庄或谐,随得随书,集荟中西,论征今古。虽未必能惬人人之眼帘,而发表己意,于言论所有权,固无瞀焉耳。时太岁丁未小除夕,买醉归来,剪灯漫书于新嘉坡岛上之客云庐。(15)
    大约正因为邱炜萲这样隆重的小说评论的声名,他的香港友人陆晴岚在翻译完《李觉出身传》后,从香港寄信至新加坡,力请他为小说作注。邱在序言中交代“友人香港陆晴岚尝自六千里外邮致近译《李觉出身传》,殷以相属,辞之不可。乃发全扃,商兑加密,日既卒业”(16)。邱炜萲盛情难却,为陆晴岚译本写了一篇长序,并逐回进行点评。这一本《加批李觉出身传》后来由商务印书馆于辛亥年出版。
    1903年初黄小配从南洋回到香港。他的创作生涯自此正式拉开序幕(17)。围绕黄小配,有很多人对他的小说写作给予支持。郑贯公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郑1901年被《清议报》解职后到香港《中国日报》任记者。黄两年后回香港,首先也是在《中国日报》任职,两人为同事。此后郑、黄离开《中国日报》,共同创办了《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谓报》等一系列报纸。郑贯公既热衷于小说,对黄小配的创作自然鼓励不少。黄“民族小说”《洪秀全演义》起初便连载在《惟一趣报有所谓》上。黄伯耀比黄小配迟两年回到香港。之后兄弟二人戮力合作,无论小说创作还是小说评论皆成绩卓著,这早已成为小说史研究热点,此不赘述。黄小配又与留日派交情匪浅。当时在日人士中章太炎为他的《洪秀全演义》写过序,麦仲华为《廿载繁华梦》作序,吾庐主人梭功氏为《大马扁》作序。此三人政治主张互不相同,并且也不尽与黄小配相同,但都充分肯定了黄小配的小说成就,这些序言正是对其小说的最好支持。郑贯公1901年到香港后忙于办报事务,具体参与的小说活动并不多,只在1902年编著了《瑞士建国志》。这一本小说得到友人赵必振和李继耀的帮助。赵为之作序,李负责了校对工作。不过郑与此二人的结谊却并不在香港而是在日本。赵必振与郑贯公曾同为《清议报》编辑,作此序时赵尚在日本,《瑞士建国志》序末署名为“赵必振日生氏序于日本之争自存斋”。李继耀与郑贯公最初也是在日本相识。李继耀《校印小引》回顾了二人结交的经过:
    余友贯公,亦抱此志。去岁余识荆于日本。尝与谈及。余屡促其择一东文善本,译而演之。贯公以主持报馆之笔政,不暇旁及。继而余返香港,而贯公又得港报之聘,买棹归来。余喜交缘之妙,行止相亲。遂叩以违教后,有何大著。贯公即从行箧中出《瑞士建国志》稿示余。余展卷一观,知是政治小说,慰如下系。即求其付枣问世。贯公以未经润色辞之。延至今日,求之再三,始许付诸剞劂。余细为校订,以助万一之力。(18)李继耀与郑贯公同籍,也是广东人。二人在日本相识,从叙述看,当时李即对郑的小说计划颇多关注,还屡次催促。后来两人幸而又重逢于香港,因此才有了李对郑书的校印。李、郑二人的交谊,还有前面提到的留日人士对于黄小配小说的关注和赞许都足以说明南洋-香港的这一个交游圈与日本的交游圈并不隔绝。它们实际是存在着诸多联系的。(19)小说的人员在这两个圈子之间流动,小说的观念也在两者之间频繁交换。以此类推,日本与上海,上海与南洋-香港也基本相似。
    在南洋-香港-广州的交游圈中,广州也不失为一个端点。由于政治形势的局限,与广州的沟通可能不如南洋、香港之间方便,但这个交游圈中的成员较多粤籍人士,往来不免经过广州。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故实可为小说的绝好素材。像黄小配的一系列小说《洪秀全演义》、《廿载繁华梦》(又名《粤东繁华梦》)、《岑春煊》、《广东世家传》等等讲的都是粤地的人物和旧事。1895年秋天,还在南洋谋生的黄小配曾短暂回到广州。这次广州之行使他结识了一位洪秀全朝的遗臣。当时这位遗臣已经出家为僧,他向黄小配详细讲述了太平天国的历史:
    洎夫乙未之秋,识□山上人于羊垣某寺中,适是年广州光复党人起义,相与谈论时局,遂述及洪朝往事,如数家珍,并嘱为之书。余诺焉而叩之,则上人固洪朝侍王幕府也。(20)
    这位上人的讲述成为后来黄小配写作《洪秀全演义》的重要依据。事实上,《洪秀全演义》的准备工作也正是从此开始的(21)。梁纪佩从南洋回广州后,作《七载繁华梦》。《七载繁华梦》也是取自广东近事。王世讷《七载繁华梦序》说:
    南海梁子纪佩从海外归来,以著述近世时事新小说行世。……余批阅一过,见是近日所谓苏大阔之一败如山倒者。(22)
    梁纪佩自己也有意将该小说与黄小配《二十载繁华梦》作类比。两者讲的都是广东巨富的倏忽兴倏忽亡,梁以为它们是前后辉映的。
    是书之著,专描写苏大阔一生历史,搜穷靡遗,计其致富致阔及倒败,前后所历仅七载,故曰《七载繁华梦》。与前之周氏《二十载繁华梦》,前后辉映。粤垣近事,可为无独有偶。(2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