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艺文类聚》存录方式造成的六朝文学变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2013年第3期 林晓光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艺文类聚》有大量六朝文学文本仅赖此书得以保存,但其存录方式却并非忠实抄录原文,而是有意识地加以删略改造。通过对六朝作品在《艺文类聚》和其他文献中所保存文本的对比,可以看到《艺文类聚》基于其“艺文”宗旨及类书功能、体例,而对原作进行了删节缩略甚至必要的改写,六朝文学文本因此发生构造性的变异,文体遭到破坏弱化,其中的历史性内容及与类书条目无关的部分则往往被隐灭舍弃。在六朝文学研究中,不能直接将这些镜中影像视同六朝文学本体,而应当充分考虑其存录方式乃至规律,对“六朝文学”和“六朝文学镜像”采取二重性的研究模式。
    关键词:《艺文类聚》 类书 六朝文献 郊居赋 文体
    作者简介:林晓光,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众所周知,唐代类书《艺文类聚》是六朝文学的渊薮。大量六朝诗文仅赖此书得以留存[1],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均有数量繁多的作品是自其中辑出。当然,其中有许多只是零篇断句,并非全帙,这一点也是六朝学界的常识,无庸多论[2]。不过,除了那些一望而知其为节选片段的条目之外,《艺文类聚》中也往往可见篇幅不短而且结构完整的作品存录,我们恐怕就很容易直接将其视为完整的作品了[3]。尤其当这些作品被收入《全文》、《全诗》等总集,或者被整理进作者别集之后,更失去了其在类书中的原初环境。如果只是通过总集、别集阅读而不小心留意作品的辑录出处,是很容易产生这一印象,将现存作品直接视同创作之际的原貌的。然则事实上的情形又是如何呢?
    如果说六朝文学是曾经存在过的一个真实世界,那么这个曾经美丽多彩的世界已经一去而不复返了,它得以留存于今日的唯一依据,就是映照过这个世界的镜子中留下的影像。而《艺文类聚》可以说就是这些镜子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面。但是,如果意识到我们面对的并不是六朝文学本身,而是这些镜中影像,那么镜子本身的清晰度、近真度、完整度,就成为我们不能不关心的基本问题。过去学界对于这一层面的问题,关心点主要集中于文献的辑佚补阙、校勘异文——换言之,致力于收集、拼凑尽可能多的镜子碎片,以及比较不同镜子的差异好坏,选取其中较好的部分。这当然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在过去我们并不是那么关心镜子和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这些镜子究竟是怎样反映了那个曾经存在的世界?它的反映是完全忠实于本体的吗?还是有所扭曲,有所变幻,就像哈哈镜将镜子前的你拉长搓圆一样?不同碎片对世界的反映分别处在什么样的层次?它的反映又是否有规律可循,让我们得以追溯其源?
    对于那些仅赖《艺文类聚》而得以存世,没有其他文献来源的作品,我们已经无法对其再有任何的推究了。但是在大量类似的文本中,有不少还可以找到其他的文献来源,包括正史中的引录,《文选》、《文馆词林》、《文苑英华》、《古文苑》等总集的收录,乃至《北堂书钞》、《初学记》、《太平御览》等其他类书及《三国志》裴注、《世说新语》刘注、《文选》李善注的引文等[4]。如果比对这些文献来源中收录文本与《艺文类聚》收录文本的异同,是否就有可能窥见《艺文类聚》存录文献的方式甚至规律?而如果对这些方式乃至规律有所认识之后,我们是否还可以执此反推那些已经无法实证对较的部分,就好象我们可能通过一片哈哈镜的碎片去揣想整面镜子背后的真实面相一样?这就是本文试图提出的问题。而在正文中,将通过对若干作品进行文本比较,予以分析归纳,尝试对这一问题作出初步的回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