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挝的芒飞节与神话《帕登琅嗳》 在老挝,老龙(Lao Loum)族[10]不少族群也过芒飞节,包括老族(Lao)、傣泐(Tai Lue)、白傣(Tai Khao)、红傣(Tai Deng)、普安(phuan)、傣阮(Tai Nyuane)等。这个节日被视为老挝最大的农业典礼,亦称“火箭节”,在每年公历5月举办。它标志着新一轮耕作季节的开始。每个人都会去寺庙,祈求神祇降雨滋润作物。之后,人们会举办自制的“芒飞”(火箭)比赛。在节日游行中,男人们穿上女人的衣服,腰间挎上巨大的、木质男性生殖器,表演一种叫做“Lam”的舞蹈,以此激怒天神(Thaen)[11],让他下雨。[12] 《老挝文化与习俗》(Culture and Customs of Laos,2009)一书收录了关于老挝芒飞节起源的神话《帕登琅嗳》(Phadaeng Nang Ai) ,亦称《帕登国王与嗳坎公主》(King Phadaeng and Princess Aikham),刊登。这个神话说,高棉人公主嗳坎与老族的国王帕登相爱。嗳坎的父亲举办了一场火箭比赛,以取悦雨神,结束一段长期的干旱。这场比赛同时也是嗳坎公主的招亲比赛。很不幸,帕登国王在这次比赛中输了,这样,他和嗳坎就无法在一起。在比赛中,一个名叫旁基(Phangkhi)的那迦(神话中的蛇神)王子也爱上了公主。为了赢得她的喜爱,他变成了一只带着小铃铛的白色松鼠。嗳坎叫宫廷中的猎人去射取松鼠,这样她就能把它当做宠物。但它却死了——根据传说,这是他们前世坏姻缘的结果。旁基在遗言中,请求神灵让王国中的每一个人都来分享他的肉——“可以装满八辆牛车并足够所有的人来食用”——并且“谁吃了我的肉,将会像我一样死去。”嗳坎和王国里的人都分享了松鼠的肉,除了没有丈夫在军队中服役的寡妇们。当那迦的国王苏通(Suttho)知道他儿子的死讯后,他下令他的士兵们杀死每一个在高棉王国里吃了松鼠肉的人。帕登国王试图拯救他的爱人嗳坎公主,但苏通抓住了她。在绝望中,帕登国王自杀并变成一个鬼魂国王,带领着一支由灵魂组成的军队来反抗苏通。史诗般的战斗在因陀罗神(Indra)的干预下才停止了,他命令战斗双方等候佛陀的化身。[13] 这个神话与前述泰国东北地区《帕亮与琅嗳》基本情节相似,内容上融入了更多的佛教观念,例如轮回与化身。部分内容虽与芒飞节起源貌似关系不大,有待深入考察,但这个神话依然生动地解释了老挝举办芒飞节的原因,也演绎了美好的人间爱情故事。该神话在老挝老族中流传较广。在泰国东北部最为大家熟知的《青蛙神的故事》,据说在老挝也有流传,但笔者此次没有成功搜集到相关材料。根据书面材料,该神话并没有成为老挝芒飞节的有力阐释,或者未受到足够重视。在老挝首都万象,芒飞节和佛教节日卫塞节(Visakha Bucha Day)结合在了一起,并获得了新的节日起源阐释:“传说一个悲伤的佛祖门徒,因为无法将自己的火炬触碰到高耸的、为佛祖进行火葬的柴堆,于是他用力地将火炬投掷到柴堆的顶部,这就是今天芒飞节仪式的来由。”[14]这个解释与接受佛教之前的老龙族民间信仰毫无关系,但充分显示了佛教文化与老龙族自身文化的深度融合。 在老挝,芒飞节及其神话展现出另外的特色。首先,芒飞节是老龙族部分族群的共同节日。节日上仪式盛行,活动较为古朴,被视为老挝一个重要的、广泛的文化节日。但在庆祝芒飞节的这些民族中,相关神话的流传情况各异,神话目前并没有发挥更大的功效,如支撑芒飞节成为整个老龙族或者国家层面的族群节日。其次,芒飞节神话的存在增强了老龙族内部单一族群(如老族)的认同,对节日的来源进行了解释。此类神话在老龙族不同族群中的存在与缺失,客观上使他们保持了自身文化的独立性与延续性。虽然目前缺乏芒飞节神话在各族群里传播的多方信息,但可以看出,老挝老龙族群依然保持了各自的芒飞节传统,呈现出一种多元的状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