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格萨尔口头传承与民族文化保护(8)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杨恩洪 参加讨论

    四、 我国非遗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及理论问题探讨
    口头传统在民众中传承千年,处于一种优胜劣汰的自然发展状态中,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加之一代代说唱艺人不断地将他们的知识与智慧添加其中,遂使这一口头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变化的态势。
    今天,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特别是口头传统处于十分被动的弱势地位,不少传统在强大的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正在面临消失的危险,为此,对于濒危的各民族口头传统保护是十分必要的、迫在眉睫的工作。然而如何保护?乃是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人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其中若干理论的厘清与正确引导就成为首要问题。
    申遗成功,只是一个手段,是通过这一手段对非遗项目进行更有效的保护,“把遗产挖掘出来进入名录并不是终极目标,真正的保护其实是刚刚开始。⑾”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8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我国文化建设从全局和战略上进行了部署,即要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精神,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的科学把握,这无疑是一次更大规模、力度更大的在全国范围内促进文化发展的政府行为,作为从事民族文化工作的一员,应该勇于担当,肩负重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为我国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首先,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又一次为抢救与保护史诗格萨尔口头传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目前,政府层面与学者层面上的认识已经与国际接轨,然而真正的保护却是在基层,如何让基层从事非遗保护的干部认识到位,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及文化自强,只有如此,才能把民族文化的保护落实到实际流传地区,推行到民众之中,让百姓自觉地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才能使我们的保护持久地延续下去。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厘清。目前保护的理论滞后于人们申遗的热情,保护的机制与措施还不够全面与完善。如对口头传统的保护,是将其记录成文字放入博物馆,还是在发展变化中加以保护。因为“我们不能只注意文化遗产的历史形态,以为文化遗产的‘过去式’就是最合理的存在,忽视甚至歧视文化遗产的现时状态和将来发展,割裂它的发展和流变,人为地将还在活着的文化遗产‘化石化’。⑿”应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中,逐步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机制,使文化遗产适应发展着的现实社会,又在民众中继续发挥作用,使百姓在传统艺人逐渐减少的情况下,还能享受到传统文化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及精神享受。
    对于传承人的保护是关键。传承人大都是通过记忆来保护传统文化,给他们提供生活方面的保证以及挖掘他们头脑中的记忆十分重要,而仅仅满足于通过录音把他们说唱的文字记录下来,只是保护的一个方面,因为史诗的存在状态不是一部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书面文本”,而是通过民间艺人的说唱与听众的互动来完成的一种立体的文化延续,为此保护这种传统赖以存在的文化空间、文化土壤,正是为这种活形态的口头传统提供得以生存与延续的空间。
    总之,我们目前处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都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应不辱使命,勇于担当,继往开来,在保护我国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业中有所建树,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