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满—通古斯语族萨满文化传统下的史诗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高荷红 参加讨论

    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民族史诗
    朝戈金、尹虎彬、巴莫曲布嫫在论及满—通古斯语族英雄史诗群时提到:
    在赫哲族的“伊玛堪”(yimakan,说唱)中,有围绕“莫日根”(勇士、英雄、神箭手)展开叙事的《满都莫日根》、《安徒莫日根》、《松香德都》、《希尔达日莫日根》、《爱珠力莫日根》;在鄂伦春族的“摩苏昆”(mosukun,说唱)传统中有《英雄格帕欠》;达斡尔族的“乌钦”(urchun,说唱)中也有“莫日根”叙事系列,如《少郎和岱夫》、《阿勒坦嘎乐布尔特》和《绰凯莫日根》,以及改编自汉族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的故事;满族说部“乌勒本”(ulabun,传、传记)中也有英雄史诗,如《乌布西奔妈妈》和《恩切布库》等。[5]
    我们就这四个民族的史诗传统逐一从史诗名称、史诗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情况及国家级传承人的情况三个角度入手分析。
    (一)史诗名称
    满族说部“窝车库乌勒本”,满语为“wecheku ulabun”,指神龛上的故事,包括创世神话、萨满神话、萨满史诗。满族说部借用汉语,窝车库乌勒本多为散韵结合,不用乐器,多为口耳相传,有梦传神授现象。
    赫哲族伊玛堪,赫哲语为yimakan:主要以口头形式流传,指一种在赫哲族中流传的无乐器伴奏的说唱结合的叙事文学作品。凌纯声将它的演唱形式比喻为“北方的大鼓”、“南方的苏滩”。学术界普遍认为,“‘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民族英雄史诗或尚未发展成熟的英雄叙事诗,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科学、传统、知识的总汇。”
    鄂伦春族摩苏昆,鄂伦春语为mosukun:曾用汉语名“摩如苏昆”(悲的调说唱)和“乌伦恩沁”(喜的调说唱)。鄂伦春族众认为这是说唱体口头文学,由“讲一段唱一段”贯穿通篇故事,一般都是长篇,也有短篇的和中篇的。摩苏昆反映的内容包括动植物神格化故事、社会生活故事和英雄征战故事。
    “乌钦”的概念是清代初期从满语中借用过来的,但这种说唱形式很早就有。有文人创作的“乌钦”和民间流传的“乌钦”两种。文人创作的“乌钦”以敖拉·昌兴为主。“乌钦”类似汉族的演唱,有曲有词,最初多为徒口吟唱,后来出现了民间歌手采用“华昌斯”(四弦琴)自拉自唱的情形。演唱的曲调也很丰富,以吟诵调为主,也采用长篇叙事歌的曲调和小唱曲调来表演。“乌钦”内容丰富,有说唱民族英雄莫日根故事的,也有说唱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的,尤以说唱莫日根故事及具有史诗品格的《少郎和岱夫》最受达斡尔族民众的欢迎。
    满族说部中的史诗《恩切布库》主要流传于萨哈连黑水女真人;《乌布西奔妈妈》流传在东海女真人绥芬、东宁、珲春等地;《西林色夫》流传在珲春何舍里家族。赫哲族“伊玛堪”主要流行于松花江一带的奇勒恩人中,乌苏里江一带的伊玛堪歌手多是由松花江一带迁移过去的[6];“摩苏昆”主要流传于新鄂鄂伦春族乡一带;达斡尔族“乌钦”中的《少郎和岱夫》主要流传于齐齐哈尔达斡尔族聚居地,梅里斯、富拉尔基甚至龙江县东界一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