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后汉书》,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年,第930页。 [②] 袁珂:《<山海经>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96年,第438页。 [③] 屈原、宋玉:《楚辞》,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1页。 [④] 为了读者容易识别,本文使用汉语拼音,不使用国际音标。 [⑤] 陈生玺等译释《张居正讲评<尚书>》(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2~5页。 [⑥] 陈生玺等译释《张居正讲评<尚书>》(下),第403页。 [⑦] 《吕氏春秋·淮南子》,长沙:岳麓书社,1988年,第67页。 [⑧] 《中国古代全阅读》(第一辑)之《世本》,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95页。 [⑨]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二)》,台北:里仁书局,1993年,第330页。 [⑩] 《左传》,长沙:岳麓书社,1988年,第398页。 [11] 《中国古代全阅读》(第一辑)之《竹书纪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12页。 [12] 《中国古代全阅读》(第一辑)之《世本》,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8页。 [13]杨丽慧:《女娲溯源——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87页。 [14]袁珂:《<山海经>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96年,第264页。 [15]袁珂:《<山海经>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96年,第465页。 [16]袁珂:《<山海经>校注》,第463页。 [17]袁珂:《<山海经>校注》,第412页。 [18]刘正英:《中华文明探源》,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年,第231页。 [19]袁珂:《<山海经>校注》,第422页。 [20] 这一条演变路线是杨杰宏博士在笔者关于日月神话的讲座之后提出的,笔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羲和的“和”当读作wo,日本原来被称为倭(wo)国。 [21] 陈生玺等译释《张居正讲评<尚书>》(上),第1页。 [22] 《吕氏春秋·淮南子》,长沙:岳麓书社,1988年,第80页。 [23] 《吕氏春秋·淮南子》,第6页。 [24] 《墨子》,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71页。 [25]陈生玺等译释《张居正讲评<尚书>》(上),第17页。 [26] 《左传》,第116页。 [27] 陆思贤:《神话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第175页。 [28] 《中国古代全阅读》(第一辑)之《世本》,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7页。 [29] 关于鲧的死文献中有不同的记载,《山海经》只单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不说是哪位帝。《尚书》中是舜“殛鲧于羽山”,这个“殛”可以理解为杀,但也有人并不解释为杀,比如《史记》就说“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既然能变为东夷,就不是杀。《左传》云:“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三代祀之。”此处的“殛”似乎只能解释为杀了。《韩非子》云:“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这里明确说尧杀了鲧。 [30] 袁珂:《<山海经>校注》,第408页。 [31] 袁珂:《<山海经>校注》,第412页。 [32] 陆思贤:《神话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第172、173页。 [33] 程憬:《中国古代神话研究》,顾颉刚整理、陈泳超编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77页。 (编辑注:文章的注释请查看期刊原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