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对话”塞万提斯 “咀嚼”堂吉诃德——《光明人物》版专访董燕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赵一龙 参加讨论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包括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在内的一批文艺巨人,“发出了新时代的啼声,开启了人们的心灵”。2016年,恰值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汤显祖三位中西方的文学巨匠逝世400周年,自7月15日起,本报《光明文化周末·文荟》陆续推出了以“‘高峰耸古今 星光耀中西’——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为主题的6篇系列文章,发掘他们作品的深厚内涵和独特价值,揭示东西方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与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都逝世于1616年,400年来,他们的作品为一代代的观众和读者所欣赏、喜爱,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三位文学巨匠同处在人类变革时期,作为巨人时代的时代巨人,他们对人性的热情讴歌,成为欧洲文艺复兴和东方人文启蒙的时代灵魂。《名家》此次推出特别专辑,分别刊发《“对话”塞万提斯 “咀嚼”堂吉诃德》(《光明人物》10版)、《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生存场域》(《光明讲坛》11版)两篇文章,邀请董燕生、邹元江两位教授,就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汤显祖三位文学巨匠的艺术成就,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阐释和探究,以飨读者。
    《光明人物》版:2016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同样也是塞万提斯的逝世日,马德里市中心酒店的电视大屏幕上,全天候转播世界各地的读者阅读《堂吉诃德》的画面,场面宏大。您觉得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在中国以及世界有着怎样的广泛影响力?这位西班牙的文学巨匠及其创作是如何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的?
    董燕生: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的序言和后记中再三申明,他的写作目的在于嘲笑当时风靡西欧的骑士小说。因为在他看来,此类文学作品的内容纯属谎话连篇,艺术上也是荒诞无稽的。
    《堂吉诃德》出版后很快就成为畅销书,立即被译为各种欧洲语言。但是在17、18世纪,它仅仅被认为是一部谐谑逗趣的杰作。直到欧洲浪漫主义发端,“堂吉诃德”这一形象才被看作是高尚的悲剧典型,就是说堂吉诃德像一切有高尚追求的理想主义者一样,不仅不被世人理解、同情、支持、追随,反而遭到耻笑和摧残。应该说,这种解读还是有一定的文本依据的。
    我们且看看堂吉诃德究竟有什么样的理想(其实也就是塞万提斯本人的理想)。下面是他在牧羊人当中,对所谓“黄金时代”的向往:
    那是多么美好的岁月、多么幸福的时代啊!难怪古人冠其以“黄金”二字。倒不是我们这个黑铁时代如此钟爱的黄金,在那个幸运的时代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而是因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不知道“你的”和“我的”这两个字眼。
    …………
    没有人欺诈行骗、心怀叵测,却偏偏装出一副真诚坦率的样子。法律还没有脱离自己的正道,谁也不敢依靠恩宠和钱财公然玷污干扰它,不像现在,受到那么多的践踏、干扰和侵犯。法官的头脑里没有一丁点儿任意判决的念头……(I,10)
    请注意这段话中对司法腐败的批判以及对司法正义的追求。在另外的章节里,作者借主人公之口,进一步发挥了这方面的理念。桑丘潘沙就任海岛总督之前,堂吉诃德对他进行了一番忠告:
    要秉公执法;穷人的眼泪固然值得同情,可也不能忽略富人的申诉。不要管富人如何送礼许愿、穷人怎么苦苦哀求,你该做的就是查明真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