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任访秋《王国维人间词话与胡适词选》即云:“王先生为逊清之遗老,而胡先生为新文化运动之前导。”载何志韶编:《人间词话研究汇编》(修订再版),台湾:巨浪出版社,1975年,第20页。 ②神田喜一郎等:《追想王静安先生》,转引自陈平原、王枫编:《追忆王国维》,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第394—395页。 ③《王国维传记资料》(九),台湾:天一出版社,1985年,第252页。 ④《文献》第18辑,1983年。 ⑤转引自岸·阳子:《竹内好之王国维论——以〈人间词话〉为中心》,孙敦恒、钱竞编:《纪念王国维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集》,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10页。竹内好原文名为《读〈王国维特辑〉——略谈一种错误倾向,特别针对同人们》,刊日本《中国文学》第27期,1938年。 ⑥胡适在1924年12月9日致王国维信中有“昨日辞归后”云云,见刘烜、陈杏珍辑注:《胡适致王国维书信十三封》,《文献》第15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第7页。 ⑦刘烜、陈杏珍辑注:《胡适致王国维书信十三封》,《文献》第15辑,第10页。 ⑧胡适选注:《词选》,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34页。 ⑨参见王国维:《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跋》,陈人之、颜廷亮编:《云谣集研究彚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页。 ⑩胡适选注:《词选》引,第340页。 (11)胡适选注:《词选》,第341—342页。 (12)参见刘烜、陈杏珍辑注:《胡适致王国维书信十三封》之七,《文献》第十五辑,第8页。 (13)转引自耿云志:《胡适年谱》,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6年,第149页。 (14)参见沈卫威:《关于王国维给胡适的一封书信》,《史学月刊》1997年第5期。 (15)《王静安先生之文学批评》,《王国维传记资料》(九),第163页。 (16)吴文祺:《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王静庵先生》,何志韶编:《人间词话研究汇编》(修订再版),第356页。 (17)谷永文刊《学衡》第64期,1928年7月。 (18)《王国维年谱》第78页。 (19)梁启勋:《词学》上编,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据京城印书局排印本影印,第23页。 (20)胡适:《词选》,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页。 (21)缪钺:《王静安与叔本华》,载《诗词散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10页。 (22)(23)胡适:《词选》,第191、296—297页。 (24)任访秋:《王国维人间词话与胡适词选》,何志韶编:《人间词话研究汇编》(修订再版),第40页。 (25)任访秋:《王国维人间词话与胡适词选》,何志韶编:《人间词话研究汇编》(修订再版),第46页。 (26)《文献》第18辑,1983年。 (27)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中提到了章太炎、梁启超、章行严、林纾,而没有提及王国维。后来吴文祺撰《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王静庵先生》曾对胡适的这一“疏漏”表示不解。陈鸿祥认为这与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暴得大名后的“骄矜”之意有关,是胡适故意“数典掩宗”。此说可备参考。参见陈鸿祥:《王国维与近代东西方学人》,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91页。 (28)刘烜、陈杏珍辑注:《胡适致王国维书信十三封》,《文献》第十五辑,第3页。 (29)参见陆侃如:《关于王静安的死》,《文学周报》第五卷一、二合期,1927年8月7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