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制造了大众文化,也形成了文化工业。在现代学者的心目中,影视艺术、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是三位一体的。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商品生产为特征的...
20世纪中国文学与电影的研究,近年在海外有异军突起之势。以往的现代中国研究多半集中在社会科学方面。但史料的累积、数据的堆砌乃至政治的观测,虽提供诸多信而有征的资讯,...
中央电视台八套的开年大戏,80集大型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以下简称《武》)播出时的反响很强烈,据称收视率超过了05年收视亚军的《京华烟云》,直逼《亮剑》。最近在一些地方...
中国的习武之人历来恪守“信义为立身之本”(《武士须知》)的道德训戒。正所谓“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豪侠论》)。司马迁在《史记》中曾高度赞誉过游侠那种“其言必...
本报记者:作为一个影视教育工作者和电影电视创作者,你最近出版了两本新书,上海三联的《硬作狂欢》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影视类型学》。过去的大学生,一般都把读书当作正业...
本文视野里的中国早期电影,特指 1905年至1949年间,由中国人所从事并主要诉诸中国观众的电影生产和电影消费实践。 将中国早期电影纳入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复杂语境之中,是...
一、重读《红色娘子军》爱情戏的缺席 一直以来,评论者都认为《红色娘子军》是一部被删除了爱情戏的电影,并为这部电影中爱情戏的被删除抱憾。本文认为,《红色娘子军》中的爱...
贾樟柯在完成他的“乡村三部曲”的系列电影作品之后,又把目光转向了一个新视野,从中国内地的小城市,转而关注于大城市中的小人物,关注他们在大城市这样的社会背影下的生活...
周星驰的系列电影以其强烈的反叛性和颠覆性而受到青年一代的欢迎,从总体上看来,贯穿其电影始终的一个总体精神就是对一切成规的解构。他的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画面设置、对话...
张艺谋的《英雄》是以场面的宏大和唯美的倾向而著称,周宪教授把这种类型的电影称为奇观电影。他认为“奇观电影强调的是画面直接的视觉冲击力和快感效果,叙事被肢解为碎片而...
1998年的《海上花》是侯孝贤制作并导演的电影中最新的一部,也是与他以前所有的电影在取材、语言、和风格上都大相迳庭的一部。侯孝贤以往的电影,无论是以成长为母题、以城市和...
应该说中国农村题材剧创作的起点是比较高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出现了以《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为代表的“农村三部曲”。新世纪以...
今年以来,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又出现学术生气和争鸣风气。先是张艺谋呕心沥血之作《满城尽带黄金甲》冲“金”(金球奖)、冲“奥”(奥斯卡奖)颗粒无收,引发了媒体和影迷的...
香港导演许鞍华的最新作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姨妈”为中心,描写了当下中国一群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他们的人生故事,像生活本身一样,呈现出散乱、平面、无序的特征。...
引言:如花美眷 王家卫《花样年华》的中段,有这样的一个场景,首先是收音机传来的广播: 有一位在日本公干的陈先生,要点这首歌给太太欣赏,祝她生日快乐,工作顺利。现在,...
第五代导演,是中国电影史上人才荟萃的一代,他们为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和辉煌成就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群星灿烂的星空里,以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最为耀眼,他们各自以不同...
一 何为游民 王学泰先生1999年出版《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1]一书,李慎之先生为其作序,称其为“发现另一个中国”,即在中国主流社会及文化之外,挖掘出一个隐形社会及其文化形...
20世纪中国文学十分幸运地发生、发展在一个现代传播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是此前任何一个时期的中国文学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20世纪中国文学借助现代传播得以飞速发展,现代传播更...
身份(identity)是后殖民批评家用来描述自我和“他者”属性的术语。赛义德认为,“人类身份不是自然形成的,稳定不变的,而是人为建构的,有时甚至是凭空生造的”。斯图亚特·霍...
《中国图书评论》把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事实上,获奥斯卡金奖的影片有85%是来自名著改编的。在中国,将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也不是近些年才有的...